9月10日,刘奇葆在长春电影集团的调研中,对现阶段中国电影创作工作做出指导,为中国电影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国的电影要体现出中国人的思想信念、价值体系,也蕴含着中国人的艺术情怀、精神境界,又展现着中国电影界的硬技术、硬实力。因此,成熟的电影作品中,思想内涵、艺术水准和制作水平,是缺一不可的,需相辅相成,达到平衡。中国电影起步较晚,长久以来一直走在追逐强者的道路上,要达到这种平衡,还需多经磨砺。而依笔者拙见,现阶段的中国电影界中,还是要以保持先进的思想内涵为先,让思想内涵始终领先于其他因素。
从制作水平来说,中国电影可谓突飞猛进。近几年的许多国产特效影片,虽然与世界顶级特效电影还存在一些差距,但作纵向对比,相比之前的国产电影已经是进步飞速了。如以《捉妖记》、《钟馗伏魔》、西游系列影片等为代表的神话电影,又如《寻龙诀》、《盗墓笔记》为代表的冒险电影,再者如《大圣归来》、《小门神》等迅速崛起的动画电影……新兴影视作品的视觉效果,与刚起步时的影片早已不可同日而语。技术水平的迅速提升令人振奋,却不免出现一些不平衡的现象,使得一些电影过于专注大制作、大效果,却忽略了电影的艺术性、文化性,更有甚者,造成整部电影的思想缺失,空洞无物。与《寻龙诀》改编自同一著作的《九层妖塔》,特效绚丽引人称赞,但是一提到剧情,影评人纷纷表示槽点太多不知从何说起。动画电影《大鱼海棠》上映前许多年就吊足了人的胃口,凭借的正是其美轮美奂的美术画面,而等它“千呼万唤始出来”之后,它毫无逻辑的剧情和对古文化不合理的滥用,让人们心中充满难言的失望。这便是制作水平与艺术性和思想内涵的不平衡,在个别的“中国大片”上,这种不平衡已经达到了不和谐的地步。
电影是一种文化承载体,中国的电影,如果失去了能引人共鸣的先进思想,失去中华文化的艺术性,那么再精良的技术制作也是枉费日月,再惊人的票房也得不偿失。中国电影的创作者,应该积极将中华文化底蕴和艺术情怀灌注进影片里,积极传达中国人的思想精华与价值体现。在中国电影业发展的关键时期,电影创作者更要谨记中央的指导,将思想内涵、艺术水准和制作水平同时抓牢,不可顾此失彼。即使技术不够成熟,也要坚守中国文化作品的艺术性、文化性,将思想内涵作为优先发展的重点,让中国电影的思想,领先于制作水平,在技术日渐成熟的路上,让中国思想持续保质保鲜。(亓小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