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上海影视摄制服务机构5人团队为上千剧组做超级“保姆
图片说明:上海影视摄制服务机构 网络图
记者近日走访了位于巨鹿路上的上海影视摄制服务机构,这里有着数百面各地影视公司和中外剧组送来的锦旗,锦旗上写满了“剧组之家、制片之友”等赞美之词。这一全国首创的影视摄制服务机构成立3年来,已默默为1366个影视剧组免费提供了信息咨询和协调服务,成了影视界的“超级保姆”。
默默奉献无收益
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一默默奉献的机构没有一分收益。而所提供的免费服务可谓“一地鸡毛”,繁琐至极。央视《航拍中国》摄制组送来了“热情服务热情高,为航拍项目服务”的锦旗,这面感谢锦旗的背后,是机构的默默付出。当时剧组提出希望航拍上海的外滩、豫园、人民广场、崇明东滩、徐汇滨江、汇丰银行大楼、洋山深水港等10多处景点,为了满足剧组的要求,该机构不仅要与这些点取得联系,还要与上海警备区、空军上海基地等单位反复协商。《航拍中国》播出后,观众纷纷称赞该片把上海拍得非常美丽,许多上海市民也在朋友圈转发,使之成了“网红”。
图片说明:《航拍中国之上海篇》 视频截图
该机构秘书长于志庆说,机构只有5名工作人员,一直忙得不亦乐乎,难关不过绝不罢休。大家腿跑酸了,嘴皮也磨破了,频繁地打电话,耳朵里老是嗡嗡响。有个剧组要在一条上海老弄堂里拍摄,协调过程中发生了困难,于是于志庆只得自己前去“说理”。结果对方不仅阻挠,甚至以扰民为由派了两个保安把他给“架”了出来。这类委屈、麻烦、误会、争执,几乎经常遇到,但机构的口号是:“少讲不能办,多想如何办。”并把口号贴在墙上勉励自己。三年来,该机构提供了2298起服务,接待来沪拍摄的中外剧组上千个,实现了100%的受理达标率。
服务窗口责任重
电影《建军大业》来沪拍摄时,要拍摄一个周恩来指挥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场景,剧组想把松江佘山顶上的大教堂作为“起义指挥部”,但遗憾的是,大教堂外有些空调与当年的历史氛围不符,需要拆除,这使对方深感为难。为了保证这部主旋律大片的顺利拍摄,机构工作人员经过多次努力,终于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解决了这一难题。
大型文献纪录片《筑梦路上》剧组在锦江饭店重现了1972年2月周恩来总理与尼克松总统在此谈判、并在此签署《中美联合公报》(又称《上海公报》的历史画面,拍摄时需要锦江饭店的桌椅摆设恢复历史原貌,经过机构工作人员反复做工作,对方终于受感动,从而保证了这部在央视播出的大片的质量。
图片说明:锦江饭店 网络图
《微微一笑很倾城》在临近外滩的圆明园路取景拍摄时,出动了数辆消防车模拟下雨,由于路窄,又是要道,为保证拍摄和交通安全,机构工作人员陪着剧组一直工作到次日凌晨,不仅分文不取,连剧组的一口水也没喝。因为大家都觉得,我们是上海影视业的服务窗口。
《我的老婆是80后》在愚园路某居民小区拍摄了3天后,小区突然接到了市文明小区评比检查的通知,于是要求近千人的剧组停止拍戏。如果拍摄拖延,男主演张嘉译将无档期,剧组将面临巨大损失。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剧组前来求助,机构工作人员经多方协调,甚至找了区长出面协调,才保证了拍摄的顺利完成。一些影视制片人深有感触地说,多亏上海影视摄制服务机构的鼎力相助,才使一系列困难迎刃而解。
当观众在荧屏、银幕上欣赏到以上海为背景的影视作品时,谁能想到其中也有着上海影视摄制服务机构人员的默默付出。遇到重大题材剧组需要帮助,他们的口号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图片说明:空军上海基地送来锦旗 网络图
相关链接:曾接受帮助的部分影视作品
电影:《建军大业》《微微一笑很倾城》《七月与安生》《何以笙箫默》《冰河追凶》《纽约纽约》《角力之城》《致青春2》《陆垚知马俐》《商学院合伙人》《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杜拉拉升职记2》《港囧》
电视剧:《国民大生活》《大好时光》《铁血淞沪》《外滩的钟声》《包青天》《军歌嘹亮》
纪录片《筑梦路上》《航拍中国》《长征》《解放》《东方主战场》《毛泽东与艾思奇》《中国通史》《中国高铁》《铁血传奇》《潜伏者》《东海铁拳》
[记者手记:5个人与上千个剧组]
上海影视摄制服务机构只有5名工作人员,却免费为上千个剧组来沪拍摄提供了许多便利,这使上海的城市形象在银幕、荧屏上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不言而喻,这种细致入微的服务背后有着巨大的付出,工作中纵然有种种委屈、麻烦、误会、争执,他们还是任劳任怨,一往无前。
机构提供的“上海影视拍摄指南”,将机场、地铁、外滩、徐家汇公园、崇明东滩等219处拍摄点列入其中,并提供了联系人电话、姓名,方便各地剧组的拍摄。在外人看来,这种服务已非常到位,全国不少地方因此前来取经。但他们依然不满足,依然在自我“加压”。不仅把这种服务由市级层面延伸至16个区,甚至覆盖了部分乡镇街道。机构正在将219处拍摄点全部拍成视频,让剧组扫扫二维码便能形象生动地看到景点全貌,免得剧组来回奔波看外景。这种细致入微的义务服务,其实正体现了“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上海城市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