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南都记者观察,前两次调整客观上对余额宝规模增速起到了明显的调控作用。去年一季度该基金规模增速达到41%,二季度增速25%,三季度规模增速8.9%,四 季 度 规 模 增 长 仅 为0 .12%。据天弘基金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余额宝规模已经稳定在1 .5万亿元左右。
对于余额宝的吸金能力,不少商业银行只能望其项背。截至20 17年三季度末,有14家上市商业银行吸收存款的规模小于1 .5万亿元。其中,华夏银行去年三季度吸收存款的总额仅为1.41万亿。
从去年四季度起,货币基金收益率小幅抬升,散户开始逐渐买入货币基金。特别是2018年初,小散们领取了年终奖等资金后会出现一波资产配置,在A股市场大幅波动、债市依然没有止跌的情况下,货币基金依然是小散们的最优资金配置工具。
体量过大之忧:
流动性管理压力上升
事实上,万亿规模的公募基金考验着基金管理人的管理实力。
靠近余额宝的相关人士表示,从货币基金管理实践来看,流动性管理压力与货币基金规模之间存在动态的“U形”关系:当货币基金规模较小时,抵御流动性冲击的能力较弱,伴随着规模的增长,基金的稳定性提高,流动性管理压力逐步下降;但是当规模超过一定限度之后,过大的基金规模会使得流动性摆布面临种种困难,流动性管理压力不降反升。因此,货币基金存在最佳管理规模,当然,这种最优规模并非一成不变,随着市场环境的改变,最优规模也会发生变化。从控制基金流动性风险角度出发,根据科学测算得出的货币基金最佳管理规模对余额宝实行适度的申购限制,有利于余额宝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是从基金长远发展和投资者利益出发的正确举措。
上述人士表示,在基金圈,“规模太大,块头太大”往往很难找到合适的标的物。
防范风险:
基金流动性新规影响初现
针对货币市场基金在微观层面可能存在的风险,我国2016年出台了《货币市场基金监督管理办法》,对货币市场基金的投资范围、投资比例、组合久期、发起方的资本金以及流动性资产的比例均进行了要求。在此基础上,2017年10月开始实施的《公开募集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规定》。
2017年10月公募基金流动性发布以来,货币基金发行量骤减,第四季度仅12月有1只货基新成立,流动性新规影响已经初显。
昨天,申万宏源固收首席分析师孟祥娟对南都记者表示,目前货基规模扩张出现瓶颈。新规根据风险准备金直接对货基规模进行直接限制,相当于设定规模上限,去年四季度货基规模增速骤然下滑也体现了这一点。
孟祥娟也表示,在资产配置方面,流动性高的资产配置也得到提高。去年四季度,货币基金出现相应调整,比如债券配置中利率债等流动性高的资产配置比例有所提升。对于企业债和中票的配置有所减少。货基对于同存配置热情依然高涨。而且后期同存监管将逐步从供需两端同时进行,预计后期同存、货基收益率将逐步回落。
值得关注的是,在货币基金规模剧增之时,依然有市场人士担心货币基金风险。市场有观点称,在互联网+创新的加持下,部分货币市场基金产品已经高度货币化,甚至建议,将货币基金纳入M PA考核体系。而且要对目前的货币基金做去货币化改造,对于通过垫资实现T +0的交易规模进行限制,并且剥离可通过货币基金实现即时支付功能。
采写:南都记者 周亮 陈颖
实习生 张樱玲
作者:周亮 陈颖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