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已至,一年一度的3.15也近了。3月15日国际消费者权益日被称为是消费者“回娘家”的日子,历年央视3.15晚会更成为我国消费者所期待的年度大餐。
过去你关注3.15了吗?那个XXX的奶粉被查出有问题,那个平台的纸尿裤有问题,以后再也不去XXX买东西了……3.15晚会如同一盒未拆开的礼物,里面是惊喜还是惊吓亦或是不为人知的秘密,大家对此充满了好奇。
回顾往年的晚会,那些年3.15晚会关于母婴产品的一些“黑历史”,你都知道吗?
2017年:“月嫂证”竟是“山寨造”不用培训就能拿
在央视315晚会上,曝光了十几家月嫂公司。他们不仅提供月嫂中介,也提供办证服务,月嫂不用培训持证就可以上岗:
杭州家洁侍家政公司,他们声称不用参加培训就能办理月嫂上岗证。记者交纳了650元,办理了一本金牌月嫂证,颁证机构为“全国科技人才培养工程管理中心”。记者通过全国工商企业查询系统,和民政部中国社会组织网,都无法查询到这个所谓的“全国科技人才培养工程管理中心”。在另一家机构,国际母婴健康保健协会,他们还在替其他发放月嫂证的机构招募代理商,如中国职业教育协会,而记者查询民政部网站,早在2016年5月,中国职业教育协会就被民政部门确认为山寨社团。
2016年:海淘儿童用品抽检1/3不合格
2016年央视3.15晚会发布了海淘权威报告,报告显示海淘儿童用品抽检1/3不合格,严重可导致儿童窒息。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5年对跨境电商渠道进口的儿童用品质量进行了抽检,总计抽样654批,检出不合格217批,不合格率为33%。其中,进口玩具存在小零件容易导致儿童窒息等问题,涉及品牌包括:little tikes(小泰克)等。进口儿童服装不合格29批,存在服装绳带配件容易导致儿童窒息等问题。涉及品牌包括:allo&lugh(阿路和如)等。
另外,在抽查中发现,许多跨境电商经营企业不重视中国有关产品标签标识的法规和标准要求,有26%的产品没有加贴中文标识及说明书,或者在销售网站上没有提供电子标识说明书。
2015年:童车、童装、儿童酱油、暖手宝
1、童车
9家企业的童车产品被曝在质量国家监督抽查中不合格,包括邢台市踏宝车业有限公司的“小小玩童”牌儿童自行车、邢台天帅童车制造有限公司的“优久”牌儿童自行车等。此外,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儿童安全座椅产品监督抽查结果显示,15批次产品中,包括“感恩”、“贝贝卡西”、“两只老虎”、“贝驰”、“蓝卡潞”等品牌在内的5批次儿童安全座椅不合格。
2、国际大牌童装上黑榜
全国检验检疫机构抽检进口服装23818批,不合格品牌包括H&M、GAP、CAVALLI、OLD NAVY、FOREVER 21、ARMANI、ZARA、american apparel、DOLCE&GABBANA、芒果等。不合格原因涉及色牢度、PH值、甲醛、偶氮等不符合要求。据悉,PH值不合格容易对儿童皮肤产生刺激,进而引发皮肤疾病。
3、儿童酱油
2015年3.15晚会上曝光市场上的“婴幼儿/儿童酱油”,大多是一些厂家用充满各种小机灵的虚假宣传手段,加上“健康低钠”的噱头来赚高额利润,和成人酱油比没有太多区别。儿童酱油既不健康,也不应该给儿童用。
4、电极式暖手宝
电极式暖手宝就像我们小时候常见的暖水瓶热得快,直接将加热棒放到液体中,结构简单,成本便宜。但很多没有温控组件,容易造成高温烫伤。而且电极直接接触液体,容易漏电,也很容易被液体腐蚀,出现短路、爆炸等严重后果。购买暖手宝除了不要买电极式,也要注意不要买廉价的三无产品,看质量认证标志。
2014年:奶粉、鱼肝油、儿童用品等
1、奶粉及食品
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发现澳大利亚“澳妙可”婴幼儿配方奶粉存在篡改产品保质期行为,问题奶粉有两批,共52312罐,目前已发现997罐奶粉的罐底产品保质期有明显擦拭后重新喷印的痕迹,19256罐奶粉的中文标签与罐底的产品保质期不符。
2、幼儿鱼肝油多吃有害
央视曝光婴幼儿吃的鱼肝油是药,超量补充会给孩子造成伤害。央视画面显示的有:优朵牌鳕鱼肝油、首儿牌鳕鱼肝油胶丸、修正牌鳕鱼肝油胶丸、汉臣氏牌鳕鱼肝油以及君宝康等将鱼肝油当普通食品销售。
3、儿童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