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在线:
李纯阳,主任医师,中医专家。毕业于山西职工医学院临床专业,上世纪90年代就创办了中西医专家门诊,在四十多年的行医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特别对中医妇科的各种疑难杂症有辨证施治的独到之处。
曾在期刊上发表过《中医对子宫肌瘤的辨证论治及分型》《对脑中风治疗中疑难症候的分析梳理》《不孕不育的临床医案之二三》等学术论文。在多年不孕症、妇科病及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学术研究及临床治疗中,形成了其博众家之长,藉医典精华,融合中西医优势的诊治特色。
现代生活和工作压力的增大,使得亚健康成为一种常见现象。尤其是对于女性来说,往往可能承受来自工作和生活的多重压力,很多人都会出现气血虚的现象。太原恒福堂中医馆医师李纯阳提醒说,月经病,尤其是以月经周期异常为主的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不定期等疾病,会造成女性皮肤没光泽、面色发黄、长斑、皱纹多、贫血,甚至精神萎靡、睡不醒、手脚冰凉……“下丘脑-垂体-卵巢,称为女性的月经轴,简单地说,其实也就是调节女性神经内分泌以及靶器官子宫内膜对性激素周期反应的重要器官。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器质性病变或功能性障碍,均可导致不同类型的月经失调,从而为女性身体健康埋下了多重隐患。”李纯阳医师提醒说,女性要想从根本上保证健康,养成合理、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唯一法则。
女性健康,内调外养气色好
从内到外把身体调理好了,人自然就精神了,也就好看了。李纯阳医师分析说,月经病居女性“经、带、胎、产”四大疾病之首,是困扰女性朋友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年龄与月经病的关系颇为密切,因年龄不同,在生理和病理上都有差异,其发病情况也各有偏重。在青春期,肾气初盛,发育尚未成熟,身体还不够盛壮,月经周期还不可能很好地建立,容易出现月经期与量的改变。如年逾18周岁,仍未见月经初潮者,则属原发性闭经,应及早调治。如果在10周岁以前便月经来潮,往往由于肾气未充,易发生月经失调,应密切观察。中年妇女既是胎产哺乳的生理阶段,又是工作学习比较紧张、家庭负担较重、社会事务繁忙的时期,阴血易耗,阳气易伤,每多阴血不足与七情内伤为患。此时期月经病的发病率很高,尤其是经行合并症的发生率更高。更年期妇女,肾气渐衰,天癸将竭,冲任虚少,易致阴阳失调,而出现月经期、质、色、量的改变。
中医认为,“肾精亏虚,就是内分泌失调”,内分泌失调会引发一系列不适的症状。如雌性激素分泌减少,钙质吸收不充分,导致骨骼营养不全,出现腰酸背痛、月经不调、痛经、脸上长斑起痘等等。“月经病的调养,应该把握的是内调外养的原则。”李纯阳医师说,“具体讲的话,内调要从补肾、扶脾、疏肝、调理气血等方面入手。经水出诸肾,故调经之本在肾。补肾在于益先天之真阴,以填精养血为主,佐以助阳益气之品,使阳生阴长,精血俱旺,则月经自调。扶脾在于益气血之源,以健脾升阳为主,脾胃健运,气血充盛,则源盛而流自畅。疏肝在于通调气机,以开郁行气为主,佐以养肝之品,使肝气得疏,气血调畅,则经病可愈。调理气血当辨气病、血病,病在气者,治气为主,治血为佐;病在血者,治血为主,治气为佐。”
医者无神,亦医亦友调平衡
源于父亲当年希望女儿拥有“一技之长”的殷殷期盼,李纯阳从学习针灸开始,走上了中医之路。不知不觉,转瞬间就已四十多个年头。“其实我在医院的第一份职业,是在化验室的工作。所以,那段时间,也是让自己的理论知识得以迅速提升的关键时期。直到现在,我在日常的临床工作中,也习惯于将中西医的治疗方法综合运用。”李纯阳告诉记者,如果说,当年学艺是出于家长的要求,那么,真正爱上中医,是因为自己能够为患者,尤其是自己,通过中医的诊治,恢复健康的那份自信与满足感。
李纯阳医师有着超乎常人的记忆力,她说,只要是自己曾经诊治过的病例,就如同印刷体一般,会深深刻入脑海。也正是基于如此惊人的记忆,让她的医术随着年龄的增长,日渐精到。而且,李纯阳医师的诊治方法,还有一记“绝招”,那就是做病患的“心理辅导员”,成为他们亦医亦友的“知心大姐”。“其实,哪一种身体疾患,都与心理有着一定的关系。如果‘思想工作’做通了,治疗疾病也会事半功倍。”李纯阳向记者介绍说,“医者,就是仁心仁术。能够设身处地从病患的角度看待问题,为他们考虑现实情况,他们自然就会从心底信赖你,和你交朋友。这样的治疗,往往都会收获很好的疗效。”
李纯阳接触的女性患者最多,所以,对于女性健康的全面考虑,更为“贴心”。她说,如果想要从内而外彰显女性的魅力,就要让自己的生活方式变得日渐健康起来。“首先就是要保证合理、科学的起居习惯,早睡早起,不熬夜。第二点,是针对现在的年轻女性,要多关注自己的饮食习惯健康。尽量少点外卖、在外就餐。也不要暴饮暴食,做到荤素搭配,合理饮食。最后一点,就是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具备基本的健康常识,更要正视医疗,对健康、对疾病、对自身,都能有一个科学、正确的判断。”
在李纯阳看来,现在不仅仅是外国人,我们身边都有很多人,会把中医看得很神奇。“其实,医者无神,看待中医要采用辩证论的观点。用一句话简单概括中医,就是为了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守阴阳平衡,身体自然也能和谐生长。不走偏,不误解,结合当下的环境以及每一位病患的内因,活学活用,这才是传承、发扬中医的精髓所在。”
本报记者 刘玲/文 实习生 姚晋丽/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