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人除了找到优秀的内部团队,还要有优秀的外部合作伙伴,黑马有很多优秀的创始人,请把你的雷达时时打开着,找到他们,多跟他们交流,多去对接资源。我们还参加了小李飞刀·AI+创业实验室,跟很多优秀的伙伴展开了深入的合作,我觉得这就是在黑马找很多合作伙伴特别好的方法,互帮互助,有来有往。
其次关于找钱。我以前觉得我要出去找钱,加入黑马后我发现,搞定自己、搞定模式的时候,其实钱会来找你。去年底,芯片超人成为了黑马大赛的全国总冠军,之后黑马基金和启迪之星也成为了我的投资人,这其实也是我在黑马的迭代过程。
最后如何找方向,总结为三因一率,因就是内因、外因和基因,加上效率。以芯片行业为例,三因在前面提到过,那什么是效率?效率就是要利用好工具。同样是推新业务,传统的做法是销售人员一个月打两千个电话,两百个人理他,最后有二十个人跟他做生意。现在的做法是用之前留存的数据和互联网产品,三个小白就把业务推起来了,这就是效率。
总结一下我加入黑马两年以来的变化,我的企业在人、钱和方向上都得到了巨大加速——从3个人到各条战线都有独当一面的合伙人;拿到吴世春导师的天使轮投资和黑马基金、启迪之星的Pre-A轮投资,估值从种子轮到Pre-A轮涨了10倍;方向上从模糊到明确,收入涨了100倍。感谢黑马带给我的变化。
许昌军 聚陆医疗创始人
黑马成长营11期;俞熔·健康产业实验室1期;牛文文·重度垂直实验室2期
今天分享的题目是《聚焦》,我本人是学临床医学的,在深圳三九集团工作近十年后,创立了浙江优亿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我们做了五六年,基本很顺畅,在细分行业做了全球第一,出口了三十多个国家,国内覆盖两万多家医院。有一次去德国参展,发现德国医院有很多做心肺康复的,有将近170多家心肺康复中心,然而我们以前认知的康复都是肢体康复,所以觉得心肺康复是一个很大的赛道。回国以后,我们发现传统医疗器械这个赛道一眼能看到头,相比之下心肺康复市场会更大,并且国内市场还没有人开始做,所以我和我的合伙人就来到了北京开始做这件事。
为什么谈聚焦?是因为当初在做的时候,没有找到问题的核心,没有聚焦而走了一些弯路。
这要从聚陆医疗的混沌阶段说起,2016年做传统行业的朋友说,现在医疗互联网特别火,要做心肺康复的时候能不能连接互联网,聊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心肺康复领域,有一家公司做了软件APP和硬件,也有很多资金。所以当时觉得也应该做好这些建设,然后再做其他事情,所以我们当时招了很多互联网人才,做APP和硬件,做运营,但做了一年后发现这样的产品只能给医生做一个工具,心肺康复怎么落地,是应该建康复医院还是其他,我们都不清楚,盲目地走了弯路。
试错了一年后,开始聚焦去发现心肺康复的痛点在哪里。在朋友的介绍下,我加入了黑马加速平台,进入了黑马的俞熔(创业家&i黑马注:俞熔 美年大健康董事长)实验室,俞总在医疗行业有过很多投资案例,他说医疗服务是一个长线的事情,人接受医疗服务,如果没有接触医生,很多东西就不好做。所以我们就边探索边验证,跟实验室很多做医疗投资、医疗专业的伙伴一起探讨。
中国的心肺康复落地有哪些痛点?第一个痛点是专业人才缺失,所谓专业人才就是心肺物理治疗师,目前国内只有五家院校在培养这个专业的人才,所以紧缺人才是5万人,现在工作的只有500人,供需严重不平衡。第二个痛点是心肺康复领域70%的医疗设备依赖进口。第三个痛点,国内的康复行业仍处于初期阶段,很多连财务模型都没打通,不知道应该怎么做。
发现痛点之后,在实验室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开始在实践中进行验证。目前聚陆医疗有65个物理理疗师,整个领域有500人,我们基本上占了10%,所以成为了心肺物理的引领者。
对于医疗设备这个痛点,我们认为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基因来做,所以在杭州做了一个工厂,聚焦转化心肺康复的设备。这也是在黑马的学习中实际应用的一个体现,我们在黑马学习到了互联网思维,试图将围绕医院做传统医疗器械这件事转化为物联网,打磨自己的SaaS系统,在微信和APP端做了一个体系,将临床路径固化,形成心肺康复管理系统,我们还有自己的工厂,可以自产和代理。
针对国内康复行业仍处于早期阶段,不知道怎么做的痛点,我们轻模型做了六家心肺康复中心,正在验证阶段,然后重点是产品打造。营销4P——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中,产品打磨最重要,产品打磨不好,就不存在营销了。
在实践验证的过程中,我们在黑马实验室找到了合作伙伴,他是在北京做养老院的,所以我们就在养老院落地了康复中心。后来发现,原来心肺慢病康复体系是养老院的刚需产品,然而高端养老市场的康复几乎是空白,因为跟医院合作的大部分是做物理治疗,但做物理治疗是做不了老年人康复的,所以我们做了,并且财务模型也跑通了。
除了养老院,我们跟医院也建立了合作。发现医院里心肺康复是四种人群的刚需,分别是心脏病做支架以后的病人、心衰病人、二型糖尿病人、慢阻肺病人,这四种病人的刚需是什么?是康复。
在找到康复的刚需市场后,我们在黑马完成了天使轮和A轮融资,我们又学会了要用资本的思维来思考问题。
资本一直在问,我们的门槛在哪里?所以我们开始思考门槛是什么?我们用资本的语言把自己体系梳理出来,形成一套适合中国慢病康复的体系。我们跟民营医院和老年人医院合作,有软件、有人才、有设备,才能实现合作交付。这个产业是多大呢?资本会告诉你,1000多亿。怎么算出来的?欧美国家人均80美金的康复费用,中国人是二十分之一,全球发行资本会第一个给你放大,同时来讲也会给你指出很多追求目标,这是我们在整个黑马当中成长的一些思路。
最后我们聚焦两个事情,“大康复小综合”和“慢病康复体系建设”。同时一直在思考,聚陆医疗的企业文化是什么?我们内部讲的最多的是“真康复”“敬畏康复”,什么意思呢?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讲。
第一,需要康复的客户没做康复,对我们来讲,只是失去一个客户,对客户来讲就是失去一生提高生活质量的机会,我们要用布道精神执着转化他;第二,用国际规范化的康复体系服务客户,用国际认可的评估体系,精准评估客户功能障碍和需求点,并给予询证提供康复方案;第三,用专业康复人才服务康复体系,主要是指科班出身、体系化学习和培训后,实操应用的人才来服务康复体系;第四,按照国际认可的康复流程,IT化服务康复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