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中国20140811tj
如何为在押人员提供医疗服务,又能节省警力降低执法风险,一直是摆在看守所面前的棘手难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天津市公安预审总队引入社会上的医疗资源,建立了收押戒护医院,既让在押人员病有所医、病有良医,又保证了司法审讯的顺利进行。请听《全景中国》天津台记者陶微微的报道:
任秀芬:老何,咱们现在发饭,先把餐前药给你,你把药吃了以后,就赶紧吃饭啊。行啊,老何,现在您就吃了,一定吃啊,吃完赶紧吃饭……
老何:好,谢谢任老师……
时针指向中午12点,任秀芬配好药,端上托盘,挨个送到每位病人床边。与退休前供职的公安医院很不同的是,现在任秀芬每次进出病房时,身旁总有那么两三个荷枪实弹的民警紧紧跟着……
这里就是天津市公安预审总队收押戒护大队专门为在押人员设立的医院。收押戒护大队队长黄斌介绍说,收押戒护医院虽然是由一个老旧监区改造而成,但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从糖尿病到心脑血管类疾病,从复杂的妇科疾病到肝炎等传染性疾病,都能在这里得到治疗:
黄斌:专科的检查在这都能做,比如说验个血、B超、妇科、心电图,这是化验室,基本的医疗设施都有。这里边就是咱们的住院部,这里面是10间病房,铁栅栏以外有咱们的医疗办公室和值班室。
看着这间设在看守所里的专业化医院,黄斌感慨说以前“想都不敢想”:以往公安监管场所的医务力量相对薄弱,医疗设施落后,一遇上身患重病的在押人员,看守所得出动大量警力带他们去外面的专科医院治疗,平均一个在押人员至少需要配备八名警力:
黄斌:以前这些人就是在各个看守所集中关押,因为看守所虽然也有医疗的力量,但是医疗的力量比较薄弱,基本上相当于一个卫生所的水平,像心血管等一些有一定风险的疾病,必须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处理环境。现在我这是60张病床,最多只能收治60人。这60人如果给分散到社会医院去戒护的话,60乘8等于480,需要480个民警,分三班,每个班至少两到三个人。
如何缓解基层关押部门的执法风险,又能为在押人员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2009年,公安部、卫生部联合下发《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公安监管场所医疗卫生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提出要“加强对公安监所医疗卫生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大公安监所医务人员配备和医疗机构建设力度,将公安监所医疗卫生工作纳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导范围,并积极探索公安监管场所医疗工作社会化模式”。
在政策推动下,2011年11月,天津公安机关结合本地监管工作实际,引入社会资源,与天津慈善协会共同组建医院,同时成立收押戒护大队,面向全天津市的监管场所接收身患重大疾病的在押人员,集中治疗看护,构建起了具有天津特色的“警医联动”新模式。
收押戒护医院的布置与普通医院类似,每个房间六个床位,患病的在押人员并不需要佩戴械具。铁门外侧最大的一间房间是民警的值班室,整整一面墙上都是分割成不同区块的实时监视视频,值班民警需要24小时不间断的注视房间内“病号”们的一举一动,一旦发现异常,民警会快速启动应急预案,及时处置突发情况。
目前,收押戒护医院共有医护人员10名,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7名;执勤民警16名,管教2名,平均年龄在40岁。就是这18个民警,完成了以往480个民警才能完成的任务。
在这里,民警被称为“戒护民警”。除了看守犯罪嫌疑人之外,他们还得掌握基本的医疗急救知识。用“戒护民警”张剑飞的话来说,扎完针以后都是他们的活儿:液有没有输完,针头有没有被藏起来,药是不是按时按量吃了……
张剑飞:每天需要和医护人员共同深入监室,对每一名监护人员进行体检、发药、测血压,包括对他们放风。面对的人员还是有一定风险,比如说传染病啊、特殊疾病。
在“警医联动”的监管模式下,日常巡诊、大病会诊等制度也逐步在这里建立起来。遇到医院处理不了的病症,收押戒护大队会请专科医院的专家前来问诊开药;如果医院条件实在不允许,戒护民警会带嫌疑人外出就医;一旦发现住院病犯出现病情变化、不适合羁押的情形,大队民警会立即敦促送押单位变更管教措施。
由于这些在押人员都身患重病,因此心理波动更大,很多人都不愿意配合审讯,管理起来比普通的在押人员可以说难上加难:一般的病人,会和医生如实描述自己的病症,以便医生根据症状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对症下药,积极配合治疗。可对于一些妄图逃避法律制裁的嫌疑人来说,装病、故意拖延治疗,甚至自残自伤,这些都是收押戒护医院里的常事。
今年3月,收押戒护大队收治了一位从天津港看守所转来的被监管人员陈某。陈某早年经商起家,家境殷实,却不幸沾上毒品。他不但自己吸,还带着妻子一块吸毒,夫妻俩这一吸就是19年,小康之家慢慢败落下来。
现在的陈某患有严重的肝硬化、心脑血管疾病、多个器官功能衰竭,随时可能猝死。但陈某丝毫没有戒毒悔过的意思,仍然靠着偷自行车维持吸毒。为了逃避法律制裁,来到收押戒护医院时,陈某吞食了刀片:
黄斌:他来的时候肚子里带着刀片,毒瘾上来之后特别疯狂,就跟吃摇头丸一样,鼻涕、哈喇子流的哪都是,就想要点毒品。专家过来给他会诊,开了一个礼拜的药,缓解他戒毒期间的反应;同时咱们再对他进行观察,隔个一天给他拍个片子,看看他这个刀片的情况。两天之后,异物排出了,就不会有什么损坏了。
针对陈某具有一定逃避打击经验的情况,收押戒护大队制定了外松内紧的管控方案,疏导陈某的紧张情绪,打消了他想通过自伤自残来逃避法律制裁的想法。管教民警张凯说,对待一般的在押人员可能更强调“管得牢”,但是对待像陈某这样身患重病的在押人员而言,其实更多是照顾,吃喝拉撒睡,事无巨细:
张凯:审讯工作是比较直接的,监管工作是日积月累的,对于他的管理、感化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咱给他改善伙食,找咱能够信任的力量对他生活上进行照顾、关心,这样更好地能让案件审理顺利进行。戒断反应之后,人的身体反应就是特别想吃东西,特别馋,这时候咱们就给他加强营养,买了很多东西,火腿、面包、鸡蛋啊,都是解馋的,在屋里就是吃,猛吃……
同时,为了缓和陈某的情绪,张凯一有机会就为他做心理疏导。每当陈某出现情绪波动时,戒护民警和医护人员都会耐心及时地劝导。经过精心的治疗和劝慰,陈某的情绪有所好转,身体也壮实了不少。张凯说,在转回天津港看守所前,陈某已经端正态度,表示愿意接受法律的处罚:
张凯:平时聊聊天,比如说家庭。我说你别这样。他说我难受。我说你怎么这样呢,最起码得给家里留下点什么,他有个孩子,也是特别聪明。他原来是个小老板,干挺好的。孩子才十岁,媳妇也吸毒。他看看我,爬起,穿好衣服,最后跟我说,出去要戒。我说这就行。一个月,这人笑眯眯地就从这走了。
从2011年底成立至今,预审总队收押戒护大队陆续收治400身患重病的在押人员,从身体到心理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照顾,既保证了案件审理的正常进行,也促进走入歧途的在押人员更好地认罪伏法。下一步,天津市公安预审总队将进一步扩大收押戒护医院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