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巴林乘车途经跨海大桥——法赫德国王大桥进入沙特阿拉伯东岸小镇Al-Khobar,必须穿上一件黑色宽松的落地长袍——Abaya,所幸外国人无须戴面纱——布卡。之后数天,都得穿这袭Abaya上街,是个累赘,但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体验。
入住的阿拉伯村,是儿子任职公司的员工宿舍。十分欧化的公寓设备齐全,游泳池、健身院、小卖部、图书馆应有尽有,与外头的禁锢环境相距甚大。傍晚穿着黑长袍到邻近海滨散步,漫长的海岸线风景十分优美,设有宽敞的人行道,凉风习习。当地居民拖儿带女来这里消暑歇息,男的一身白色长袍,戴白绸帽,女的一身黑长袍,带黑面纱,只露出两只眼睛。宁静之中感觉诡异。
沙特的日常生活紧紧围绕着“气候”和“宗教祷告”这两件大事而忙碌,起居作息深深受其牵绊。热带沙漠型的气候,炎热干旱,雨水少,昼夜气温差别很大。午后在公寓宿舍,必须开足冷气。外头是艳阳高照的天气,连吹过来的风也是灼热的,小鸟也热得不耐烦了,常停歇在泳池边解渴、戏水。
在这个政教合一的国度,一切都必须依照回教教义行事,恪守清规,不能有丝毫逾越。祈祷时间是官方明文规定的,所有商场、餐馆和公共服务都必须严格遵从。一到祷告时间,《古兰经》颂歌处处响起,所有的商店、银行、餐馆、政府部门都得“暂停运作”,一直到祷告时间结束。停歇时段短则20分钟,长的可达45分钟之久。
因此上街购物、用餐,到银行或政府部门办事,都必须细心安排、算计,以免吃闭门羹,或半途被令离场。试想若人在超市遇上祷告时间,就得选择立马离开,或是被困在超市内,等待祷告时间结束,所造成的不便和懊恼可想而知。
在餐馆,除了夫妇,成年男女即便是兄弟姐妹也不能同桌,楚河汉界,男女各据一方,夫妻拖儿带女则坐在“家庭角落”;酒精和猪肉是绝对禁止的,常有“宗教警察”四处巡逻,执行任务,违例者当场遭受惩罚。公众场合、景点禁止拍照,游客得小心翼翼,偷偷地拍。也不可随意对准陌生人拍,尤其是当地的妇女。
在这里,女性不能开车,不能抛头露面,也不能和丈夫或家庭成员以外的异性接触,违反者将受到拘禁和鞭打。婚姻由长辈安排,婚前恋爱只能偷偷摸摸地转入“地下情”。瞥见当地妇女从头到脚黑不溜秋地走在路上,好似幽灵一般,同是女性,不禁为她们长期以来所忍受的不平等待遇感到悲哀。
沙特行程匆匆过去,所承受的文化震撼,却是毕生难忘。(林子,摘自新加坡《联合早报》)
(原标题:看看沙特人的日常生活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