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娘”坐月子催生了天价母婴会所,6万元的产费、10万元产后塑形调理修复,进行这种高消费的不全是有钱人,在这种“新潮”的生育消费观念影响下,年轻的工薪阶层准妈妈们也开始尝试“享受”…… (东北网3月27日)
“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问题。”同样,“普生”还是“豪生”,也是一个问题,除了金钱,不关乎一切客观因素,只涉及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就像“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一般,也是一种选择,也许与大多数人认同的价值观相悖,但没有人能否定选择的权利。
“豪生”之所以目前尚不被大众接受,还是因为一个“豪”字。豪车、豪宅、豪赌等脱离大部分人日常生活的“豪”系列,在潜移默化中被赋予了贬义。但对于“豪生”,却应另眼相看,因为相较于老婆和孩子,金钱和所谓的“豪生”都显得很渺小。
有网友总结,“女人是一个月的公主,十个月的皇后,一辈子的奴隶”,尽管有些戏谑,但却形象地说明了怀孕生子对女人的重要性,从这个角度看,“一辈子就一次”的理由也能让“豪生”据理力争。
当然,并不是说有选择的意愿、理由和权利就应推崇,因为只合情是不够的。相反,“豪生”的一些不合理,正是我们该反思的。
诚然,某会所可提供环境舒适的“全包服务”,可生孩子毕竟有一定危险性,一旦出现状况,恐怕会所的处理能力比起正规医疗机构是远远不及的,若是相安无事,那便一切安好,若是真有点事,那便如何是好?
不仅如此,生孩子这一女性特有的神圣使命,也决定了其附带女性的特质——爱攀比。“为什么她能在这儿生,我不能?”受这种心理驱使选择“豪生”的女性想必不在少数。如果经济条件允许,那还算差强人意,反之,岂不是打肿脸充胖子?
而且,母婴行业并非是简单地打扫卫生、做饭等家政服务,它跟医疗卫生、保健、传染病防治、工商、食品卫生、食品安全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恰恰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规范的行业标准,存在着一定的隐患,如果片面地追求月子会所表面的奢华和高端,这种服务消费就未免显得不理性。
无论“豪生”还是“普生”,第一出发点一定是母子平安,在这一基础上所享受的高价优质服务才有意义。为了平安,为了心安,希望更多的准妈妈还是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好好生。至于月子,坐天价的还是坐平价的都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