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广场】老年人切莫夏练三伏
高温天气的另两个气候特征,低气压和高湿度也对促发上述意外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气压低时,氧分压也低,动脉血中的氧含量不足,导致组织缺氧,而心肌、大脑组织对缺氧非常敏感,这可能会引起心脏和大脑血管反射性痉挛,造成心肌缺血或脑缺血,诱发心肌梗塞和缺血性脑中风。人在气压低的情况下进行体力活动,会增加心脏和大脑的耗氧量,也会诱发急性心脑血管疾病。而在湿度高的环境下,人的出汗受到抑制,此时人体产生的热不能随汗液排出体外,可引起体温急剧升高,会使人在锻炼时感到烦躁不安,体内产热更多,极可能导致中暑高热,其严重后果是心、肺、肾、脑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最终可能引起死亡。
所以,老年人在夏季锻炼要选择天气较为凉爽的傍晚和清晨,锻炼前要喝些水,出汗多的时候还要吃些水果或者喝些果汁以补充钾,运动时要随身带些急救药品,如果出现头晕、心慌、胸闷或肢体麻木等症状,则要停止锻炼并及时上医院就诊。
○吴小毛
在高温锻炼环境中,人体为保持体温恒定,必须靠皮肤出汗来散热,当环境气温达到33℃以上时,人体只能够靠大量出汗来散热,出汗过多,体内的组织液和血液减少,血液浓度增高,血液黏度也随之升高,电解质特别是钾便会随汗液流失。而人到老年后或多或少会出现血管弹性下降,血黏度增加,如果此时不注意补充水分和钾,极易诱发心律失常,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和脑血栓形成。此外,在高温条件下,人体还常通过神经调节,使得体表皮肤血管扩张、血流加速,以加快体表散热速度。这无疑会加重心脏负担,心肌耗氧量也因此增加,然而由于体表皮肤血管扩张,体内血液重新分布,如腹腔内血管收缩,反过来又减少心肌供血、供氧,因此大大地加重了心脏的负荷,可诱发冠心病发作并促使死亡。
夏季,老年人做适当的锻炼,不仅能改善机体的调节功能,增强对酷热气候的耐受能力,而且对预防疾病也大有好处。但是夏季老人的锻炼应选择运动量小的项目,如散步、轻体操、太极拳等。而且锻炼时要避开高温,这样便不会与夏季养生倡导清、静的主格调相悖。“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很显然不适于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