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门户 > 资讯频道 > 时政综合 > 文章内容
返回门户
回乡创业夫妻档开张 陶艺坊里描绘美好前景
时间:2016-04-29 16:14 点击:241
2010年,本在潮州的陶瓷厂任彩绘设计人员的黄福园和徐爱群夫妇,为响应大埔县政府回乡创业的号召,回到光德镇开办了福群鑫工艺制作坊。
来源:梅州日报
在制作精品陶瓷的同时,夫妻俩还利用当地优良生态开始打造农家乐项目
个性化的瓷绘技艺吸引了不少顾客慕名而来定制瓷具
●本报记者 黄佳佳/文 吴腾江/图
特约记者罗文燕对本文亦有贡献
回放
2010年,本在潮州的陶瓷厂任彩绘设计人员的黄福园和徐爱群夫妇,为响应大埔县政府回乡创业的号召,回到光德镇开办了福群鑫工艺制作坊。与其他企业追求规模化、产业化的定位不同,他们的工艺坊以精品陶瓷制作、全手工绘制为主,主要生产与茶文化有关的陶瓷产品。个性化陶瓷在制作上要付出极大精力,所以他们的生产效率并不高。但因为定位明确、画艺精湛,夫妇俩经过5年辛勤付出,工艺坊现已走上正轨,慕名而来定制瓷具的顾客络绎不绝,更有省内外甚至国外的知名人士向其定制产品。
回访
从黄福园和徐爱群夫妇2010年回乡创业,至今已是第六个年头。黄福园是大埔本地人,戴着眼镜的他说话谨慎斯文;徐爱群是梅江区人,那双眼睛明亮有神。五年前,夫妻俩还只是彩绘设计人员,只掌握了陶瓷绘画技术;创业五年后,他们已经是“一条龙”全精通,从炼瓷土、成型、上釉、煅烧到成品的整个制作工艺过程都能独立完成。黄福园介绍道,之前没掌握技术,曾试过从别厂购买瓷坯,但发现质量参差不齐,达不到精品的要求,所以还是决定坚持自己制作。负责上釉瓷绘的徐爱群在一旁也说,之前请工人帮忙画,结果发现画完之后还要自己一个一个修改,更加费时费力。所以,创业至今他们都坚持亲力亲为,对产品的质量从不马虎,“我们不能砸了自己的招牌!”黄福园说,创业以来他们艰辛备尝:2010年回乡修厂房,2011年开始制作,第一年运气好没出什么问题,第二年就出现了好多技术问题。陶瓷制作跟天气、湿度等都有很大关系,为了掌握技术,他们还回到潮州跟老能手学习,并向光德镇的老技术工人请教,如婴儿蹒跚学步般走到今天。
在交谈中记者还了解到,夫妻俩回来创业还有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他们回乡后发现工人和徒弟都难寻,“到潮州打工工资待遇比我们这边好,已习惯在潮州打工的工作伙伴一时又不能回来梅州”,黄福园说,而这边本地的技术工人,年轻的喜欢出外闯,年老的回家养老,就算他们肯来工作,年龄大了精细活他们也干不好。“原来请了个师傅每个月工资4000元,但后来他还是到潮州去了,那边的工资6000元左右还有年终奖。之前带过两个徒弟,刚刚培养出来他们又都转行了,不想坚守家乡的传统文化。”所以到现在,夫妻俩还是事必躬亲,而产品质量也因此有所保证。
徐爱群每天主要负责彩瓷。只见她拿起毛笔,在一个细小的茶杯面上作画,不到两分钟便勾勒出一幅“小荷露尖”图,笔触细腻,图案清新。近年来她陆续参加了省、市的一些比赛,也获了不少奖,“虽然比打工辛苦些,但乐在自由,也可以多些时间陪伴家人。”
夫妻俩的厂房坐落在偏僻乡村里。虽然厂房简陋,但必要的制作工具和机器都是从潮州购置回来的先进设备,为制作精良的产品奠定了基础。现在订单来源主要是北京的一家公司和一些慕名而来的客户订单。虽然不缺少订单,但他们想积攒更多人气,徐爱群说,光德镇是大埔的重点瓷区,陶瓷手工技艺有几百年的历史,由于他们是制作精品陶瓷,光靠订单而不打响知名度不是长远之策。看着厂房外的山清水秀和田地,他们有了新的想法:前年,他们租下了附近村民的几十亩土地,开办了爱园农场。坚持用有机种植方法种上了火龙果、百香果、葡萄和一些新型水果等果树,产出不喷农药的放心水果。“我们想打造一个‘青花瓷里的生态园’,结合陶瓷工艺坊和农场农家乐,吸引顾客到我们这来旅游,在享受农家乐的同时,还开放厂房,提供制作瓷器的DIY体验。”
由于高技术工人难找,产品较难批量生产,也出于对产品品质的追求,夫妻俩打算一直走精致化纯手工路线。因为制作出来的产品做工精良,画面生动精致,线条优美流畅,吸引了不少爱瓷人士专程驱车前来购买。夫妻俩还把生意做到了网上,在手机淘宝上,我们看到他们的产品热销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产品售价从几百几千元至万元不等。未来几年夫妻俩想努力树立自己的品牌,但他们觉得这些都需要慢慢来,未来的路——还长着呢。
对话
“未来的路还长着呢”
问:为什么选择回乡创业这条路?
答:当年我们在潮州制作彩瓷时因技术好,老板为了留住我们经常拖欠工资。也就因为技术好,朋友建议我们自己办厂。于是我们在潮州找过厂房,但不是租价高,就是地方太小不合适。后来又想到家里的老人和孩子都需要照顾,索性就回来了。家乡有很多闲置的瓷厂,我们回乡创业也可为家乡的陶瓷事业添砖加瓦。
问:在那五年间,最艰苦是什么时候?有没有后悔创业?
答:最艰苦的是第二年,制作出的陶瓷很多不合格,卖不到钱。烧制陶瓷几十道工序并非易事,而且除了技术问题,还和当时的天气、周围环境都有关系,出现问题时就得想着研究克服。于是我们两个人就相互鼓励着向乡亲请教,还向潮州瓷厂相关人士学习技术。记得当时我们还到大埔县政府组织的制瓷进修班里去学习。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幸好当时坚持下来了,也觉得夫妻一起创业的好处,就是能相互鼓劲加油。没有后悔回来,反而觉得庆幸。
问:爱群你是梅城长大的,现在住乡下习惯吗?
答:虽然我是城里人,但却很喜欢也很习惯农村的生活。我妈挺心疼的,我都不敢告诉她我在这里很习惯,怕浪费了母亲的那份牵挂。农场里种植了各种各样的瓜果和花草,我很享受这种养花种果的生活。埋下种子就能收获一份生命的喜悦,真的好神奇!光德镇的乡亲都很疼爱我,教我很多农业知识,帮我们解决了很多困难,对他们我有太多的感恩道不完说不尽。尽管习惯,父母的那份牵挂也难以平静,在此,给父母鞠躬了,感谢父母能让我选择有意义的人生。
问:对未来有什么打算?思考过如何长期发展吗?
答:未来就想着能结合农家乐和手工制作陶瓷这两个理念做出点特色来。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未来还是要开创自己的特色品牌,这样才是长期发展之策,未来的路还长着呢!我们还要继续探索。
分享《回乡创业夫妻档开张 陶艺坊里描绘美好前景》
上一篇:我县召开2016年消防工作会议暨三河镇火患重点地区整治工作动员大会
下一篇:大东镇:党团员志愿者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活动
大埔县电子商务产业园揭牌暨客都供销商城启动仪式
浏览:626次
入选全国供销社 电商示范县浏览:616次
主要看气质!“大埔青花瓷”成国家级商标浏览:593次
大埔县光德镇大麻坪村失踪女童确认溺亡浏览:529次
大埔电厂一期年内投产浏览:435次
广州海珠(大埔)产业集聚区——大埔发展新引擎浏览:428次
邓振龙捐资260万元亮化桃源景观工程建设浏览:399次
梅州日报“融合经”融入中国报业盛会浏览:373次
李光耀祖居景区 下月底对外开放浏览:351次
梅江区法制宣传走进城北中学 200多学子挥毫写“法”
浏览:204次
生态治河润泽美丽乡村浏览:208次
“豪生国际公馆杯”梅州市中小学生作文大赛启动浏览:215次
我市隆重庆祝国际劳动节浏览:230次
第七期清大高级研修班预计招60至100名学员免费培训浏览:213次
陈建青到大埔调研:推进交通建设促进县域发展浏览:221次
林木声:创新监管体系确保舌尖上的安全浏览:231次
梅州第四届家居装饰博览会正式开幕浏览:204次
五一好去处!家博会主题活动之美食节率先开幕浏览:202次
大埔举办企业上市辅导讲座
浏览:299次
县委组织部开展 干部读书活动浏览:280次
入选全国供销社 电商示范县浏览:616次
大埔银江镇 小小黄花菜鼓了农户口袋浏览:339次
大埔 项目引擎驱动经济振兴发展浏览:334次
李光耀祖居景区 下月底对外开放浏览:351次
大埔枫朗加油站 拟11月恢复使用浏览:287次
大埔县城近期将 对野广告进行清刷浏览:277次
大埔电厂一期年内投产浏览:435次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