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之源生态农场的部分大棚。
长势喜人的甜瓜藤蔓。
即将成熟的“甜之源”甜瓜。
大众网记者 史欣欣
在济宁市唐口街道的谢刘庄村有一大片无公害甜瓜基地,这里是创业人邱凯歌和妻子刘亚婷辛苦奋斗了四年的地方。他们的愿望就是在这里种出品质最好的、不打农药和激素的无公害甜瓜,凭良心为市民提供放心水果。
为种出放心甜瓜 小两口半天闷在大棚里
如今,消费者面对餐桌上的水果蔬菜,越来越多的关注是否是绿色无污染、没有农药残留。可是,用无公害方法种植甜瓜,费时又费力,邱凯歌和刘亚婷俩人每天从早晨起来到晚上太阳落山都要一直在大棚里,查看甜瓜的长势、瓜藤和成熟度,还要查看温湿度表以及土壤的墒情。说起自家种植的甜瓜,刘亚婷指着还没熟透的甜瓜说:“电视上天天说绿色食品,咱没农药。我让它自然熟,你说自然熟跟催熟一样吗?”看着这夫妻俩说起无公害种植头头是道的样儿,谁也会想到,四年前他们根本就没种过地,更不要说种无公害甜瓜了。
刚创业的时候,家里出了不少钱,而且又贷款又借款,资金准备齐全之后开始盖大棚、买农资、配种子、育苗。然而,前期资金投入仅仅是种植的一部分,更大的难题还在后头。种植初期,天天都需要掀棚膜、浇水、查看苗情、松土。这些活儿,特别让刘亚婷特别头疼。“那时候哭了一年!到地里我就掉泪,以前什么都没干过,这整天在大棚里。后来怀孕了他就不再让我进去了,说大棚里面空气不流通,太闷了。”
四年良心坚持 换得甜瓜供不应求
“头一年,开了春没多久之后就刮风,刮起了棚子。又补棚又补苗,十几万都扔里面了。”邱凯歌说,当时的第一茬瓜几乎有一半都烂在了地里,俩人种的瓜不打农药,上市比别家晚,知道的人又少也不会推广,俩人急的不行。有人劝过夫妻俩,无公害的甜瓜长得这么慢,干脆打点药多好。但是邱凯歌和刘亚婷拒绝了,“打了激素的甜瓜长得快,个头大,产量高,还可以提前上市卖得价格也高。但是我们做的是生态农场,要给大家吃的都是保质保量的东西,里面有激素有农药,那还叫生态吗?而且打了药之后甜瓜的口感也不好。”
四年的良心坚持,让甜之源生态农场的甜瓜变得供不应求。目前,夫妻俩有30亩大棚,除了种植甜瓜还有土豆、辣椒等蔬菜,同样都是采用的无公害种植。俩人的甜瓜吸引了大批的采摘游客、零售商和批发商,其中有不少都是多次订购的老客户了。“现在有不少回头客找来,零售的批发的都有,还有采摘的。”刘亚婷告诉记者,早在半个月前就有人催问甜瓜的情况,要她一定熟了就通知他们。从去年开始,夫妻俩还给自己种出来的甜瓜定做了专用的箱子,起了名字。“我这个瓜叫‘甜之源’,跟农场一个名,箱子上还有我个人的手机号,拿着这个箱子,都知道是我的瓜,咱不能砸了自己的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