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章子怡拍《卧虎藏龙》,"她头一次吊钢丝时把我们吓坏了,她的反应跟别人不同,一般人快要撞墙时,都会本能的先以手保护自己,她不是,她是拿脸往墙上撞。脸,是她吃饭的家伙,怎么会毫无防卫能力,还好没撞上。"
当时,章子怡 20 岁,正是"小花"的年纪。
还有《少年派》。
为了演好这个角色,印度演员苏拉在台湾接受了高强度的特训,包括求生技巧、游泳以及平衡训练,从 150 磅重的瘦男生,变成 167 磅重的肌肉男。然后在拍摄过程中,他的体重又必须锐减至 130 磅,来体现"派"的艰辛。
当时,苏拉 17 岁,正是鲜肉的年纪。
我们都知道在刘德华还是偶像的年纪,被老杜劈头盖脸骂,"你们偶像,就是那么爱美。"陈冠希还是颜值巅峰的时候,刘伟强曾当场甩给他一巴掌,"你不累,那你拍好这场戏啊。"
但今天,有多少人敢让这班"摇钱树"醒一醒。
Sir 并不主张那些把"鲜肉小花"逐出演艺圈,或者"有 *** 就铁定不看"的言论。
相反,今天的中国影视圈,更需要的,是让被抠图、替身、表情包演技恶心许久的观众,重新找到相信偶像的理由。
这是一场自上而下的革命,这需要我们放弃速效大力丸的想法。
于前辈,更多示范与指点;于媒体,更多中立的评价;于粉丝,更多理智的追星。
而于"鲜肉小花"们,能不抠图就不抠图,能不替身就不替身,能付出全力,就别只给 40%。
只有 100% 把自己交给角色,你才能收获角色,收获真正的掌声。
北京人艺排练场有一个牌匾,上面四个字——"戏比天大"。
这当然可以理解成对艺术精益求精的职业操守、工匠精神。
但陈凯歌的另一个解释,在 Sir 看来,同样说得通——
"戏比天大",就是说,演戏是有极大乐趣的,我们从事这个职业不是为了解决生计问题,否则就不干这一行了。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