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28岁的胡先生最值得大家借鉴的,就是要及早树立理财意识和进行理财实践。但是理财的同时最需要注意的是控制风险,胡先生在理财时的分散策略也很好的控制了投资过程中的风险。专家给大家都建议是:个人理财要依据自身风险承担能力,适当主动承受风险,以取得较高收益。
7月,又有一大批校园新鲜人即将步入社会。这一个被人们视为“三无”的群体(无积蓄、无房子、无车子)该怎么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学会合理安排收入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分享一下四类新鲜人的保险理财故事,希望对读者能有一定的启示。
胡先生,28岁,工作5年,凭借自己的努力,目前已是小有成就,有车有房,年收入8万。这些成绩与他很早就有理财观念是分不开的。参加工作后,他不仅给自己制订了严格的收支计划,还不忘把节余下来的钱做一些保险、基金、股票以及其他投资。
解析: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理财经验,所以强制储蓄不失为一种最有效的理财之道。小杨可以利用每月强制储蓄下来的1500元进行基金定投,长期下来不失为一种好的理财方法。
第三类:分散投资的增值型
与胡先生一样,黄小姐也是年收入7-8万的中产阶级。在保险公司工作了6年,她深知保险对自身保障的重要性,而她的理财习惯也是在工作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她觉得给自己买保险也就相当于银行的强制储蓄,只不过是把这笔钱就存在保险公司,将来这笔钱还会回到自己手中。不过她坦言自己比较保守,不敢进行风险过大的其他投资,因此理财方式比较单一,只有保险一种。
解析:虽然在保险方面投入一定的资金是非常必要的,但有了足够的保障后,黄小姐也应考虑其他的投资渠道,适当分散风险,这样才能在保障的基础上获得更大的收益。
小徐,毕业至今2年半,从事的销售工作收入一直不太稳定,天生乐观的他向来是口袋里有多少钱就花多少。对于理财没有丝毫概念。虽然工作经验累积了不少,但是在经济上,小徐基本没有任何银行存款和其他资产。因此对于以后的生活,他多少也有点担忧。
第四类:有后顾之忧的规划型
解析:小徐的情况和小杨有点类似,但又有大不同。他理财之路上的阻碍是没有财可理。这种自由散漫型显然会给以后的生活稳定埋下了隐患。所以小徐的首要问题是先“节流”再“开源”,先节财再理财,及早规划自己的资产,给自己提供一个稳定的未来预期。
第二类:多赚多花少赚少花的自由型
第一类:消费无度,需要强制储蓄的笨鸟型
小杨,08年毕业后在一家国企当文秘,年收入4万。之前的一年花钱没有节制,购物吃饭泡吧K歌,名副其实是一个“月光族”。工作第二年,她开始克制乱花钱的欲望,为自己定下了“每月强制储蓄1500元”的硬性规定。一年下来,小杨的账户里终于有了2万元的节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