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粉丝超过17万的美妆博主傅沛在接受其他媒体采访时表示,国内明星或网红若想与欧莱雅这样级别的化妆品巨头合作,粉丝数至少要在80万以上,如Papi酱、Angelababy。傅沛曾与一些网店合作进行导流,曾在7天内完成2万5千美金(约合人民币17万元)的销售额,她与同事可以抽成20%。
图说:美妆博主傅沛
有调查显示,2016年最受欢迎的B2C美妆平台前三依次为:天猫(27.4%)、唯品会(21%)和聚美优品(20.1%)。获选原因分别是:物流速度、质量保证和性价比。
价格与品质差异,让代购分得一杯羹
性价比也同样成为一些人抛弃专柜、选择代购的主要理由。更有人因为对国内专柜产品品质失去信任,在知道海内外同款产品存在巨大价差后,直接跳过国内专柜,转向海外代购。
就读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的研一女生泡泡(化名)表示,自己从高中有护肤化妆的意识起,“就没在实体店买过”。身边有众多留日同学的泡泡,主要的购买途径就是代购。她表示自己更容易被现实生活中的朋友“种草(想购买某种产品)”,自己在化妆品方面,“同学的影响最大”。
自己从做代购的同学处了解到同品牌在各国有不同生产线、产品质量标准不同的说法后,泡泡对国内专柜的印象是质量不佳、价格高昂。“不知道(国内)具体会贵多少,但是就是知道会贵很多。” 让泡泡印象深刻的是一款韩国品牌的修容产品,“国内卖300,国外卖100”。再加上自己曾有亲人在使用购自国内专柜的、某款效果不甚理想的产品,泡泡对国内专柜彻底失去了信任。
而且泡泡表示对找代购这件事,有一点“虚荣感”:“我有人在国外明明可以带(产品),为什么还要在国内买成分不怎么样的东西?”
曾有10年代购经验的全职代购超时尚喵喵(淘宝昵称,以下简称喵喵)表示,国内假货多,是众多人选择代购的原因之一。另一个人们愿意“爆买”的原因是:“就算是中国制造到日本市场销售,执行的是日本的标准,日本的标准很高。” 喵喵表示自己在日企工作的朋友,其公司所用的扫把,“都是从日本带过来的,用了10年都不会坏。国产的质量好的也就用个三四年,肯定就坏了。”
喵喵说,虽然自己也会去国内的屈臣氏,但“只是看看,不买。因为屈臣氏主推的产品基本上都是挂日本牌子,实际上是中国大陆产的多。”她认为,虽然屈臣氏有专门卖进口商品的货架,但“里面的东西真心贵”。
以一款睫毛夹为例,国内屈臣氏售价在70-80元左右,价格远远超出日本当地药妆店的价格。“所以他们(屈臣氏)是不会拿这些纯进口的东西来主推的,主推都是便宜的、大陆产的、带中文的。”
2015年,我国化妆品销售额达到了2049亿人民币,同比增长9.8%。但目前,中国人均化妆品消费远低于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的化妆品消费水平。尤其是对高端奢侈化妆品的购买,仍处在探索阶段。
在国内,人们的消费意愿不断增强,但相当一部分需求被线上电商及海外代购所消化。这些外部渠道给国内的化妆品生态同时带来了压力与活力。一方面,部分国际品牌已经开始做出反应,对国内市场的重视程度,通过产品同步等手段体现出来;另一方面,一些品牌坚持不降价、无法做到海内外同步甚至国内线上及线下同步,如不能找到并坚守其差异化竞争的优势,势必会在总体增长的态势下,承担更大的压力。
(经济观察网 实习编辑 任芳言)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投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