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影视动画的数字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影视动画技术已深入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入驻精武镇学府科创广场的天映凌云影视科技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家影视文化企业,他们通过校企结合的方式,构建技术服务平台和文化创意企业卫星公司孵化平台,把技术与艺术嫁接起来,深度挖掘天津特色地域文化资源,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文化创意市场中发展壮大起来。
校企结合 共享人才资源优势
该公司创建于2015年,是从天津工业大学的一个动画工作室发展而来,团队核心力量共64人,年盈利100多万元。公司创作团队参与制作的《精灵乐园》《逗你玩——马氏相声专辑》《龙生九子》3部电视动画系列片分别在中央电视台、天津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播映。参与制作电影后期特效的《落红》《与妻书》《午夜微博》《星语心愿》等也在全国电影院线上映,还参与过十几部电视剧的后期特效制作。同时,团队成员的动画作品《沙滩故事》《自由》等164部动画短片在国际国内获奖上百次,受到美国著名导演卡梅隆、奥斯卡评委迈克尔·培瑟等业内专家的一致首肯。
学校教学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应用型的社会人才,影视动画专业具有很强的对接性,校企合作是各大院校影视动画专业的必然选择,学校通过社会企业完善教学质量,企业也从合作中选拔人才,共享资源优势。“我们与天津工业大学动画专业全方位对接,并通过天津市动画学会与天津理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等12所高校的动画专业都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分享这些高校的技术、人才、设备、项目、教育等资源。不仅如此,我们在分享资源的同时,公司骨干成员还深入到各大专业院校进行教育培训,撰写教材,并且为各大院校学生提供来我公司实践的机会和平台,进而为公司培养储备后续人才。这也是我们公司与其他同行业最大的不同点。”天映凌云影视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对记者说。截至目前,该公司创业团队共出版《三维动画建模》《美国动画史》等63部专著和教材,累计字数6000余万字,全国现有100多所院校正在使用他们编写的教材。
该团队还深入天津工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天狮学院等多所大学,为那里的学生进行长期的教育培训。公司负责人说:“影视动画业本身是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人才,所以我们在教育培训中就会开始选人才做储备。同时,我们的教育培训内容也非常实际,都是平时创作的案例和经验,学生学起来也得心应手。通过这样的方式选拨人才,在充实我们创作团队的同时,也为这些学生搭建了一个快速成长和实现梦想的平台。”
赵羚佐是天津工业大学动画专业大四的学生,创作出自己喜欢的动漫是她的梦想。她在天映凌云影视科技有限公司一位老师指导下创作出的3分钟动画电影《自由》入围第22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如今,已经有32名在校大学生参加到了《星语心愿》《福寿镜》《玄奘》等6部影视作品的后期制作工作中,在这样的平台上“边做边学、学做合一”,陆续成为了影视动画专业的实用型人才,使学校、学生、公司达到了多方互赢的效果。
构建技术平台 支撑自我发展
在该公司创作团队参与制作出的电影《午夜微博》中,记者看到锈迹斑驳的厂房车间、逐渐凋零的绿植,这些景物和场景完全是运用影视动画技术制作出来的,逼真的效果令人啧啧称奇。技术人员介绍说:“一部制作优良的影视动画作品不仅内容构思要巧妙,更需要技术和设备的支持。比如我们的160CPU的渲染农场,同样一组5秒钟的镜头,普通3D渲染设备可能需要渲染几个小时甚至几天时间,但是在我们渲染农场里,只需要一两个小时,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这些设备也是同行业里最先进的。”
在三维运动捕捉工作室里,记者看到一个身着黑色紧身衣的人在影棚里做着一些武术动作,最奇怪的是这个人身上的每个关节处都附着绿色的球体。技术人员说:“一部3D动画需要进行建模、裁制、动画、渲染,最后合成剪辑这几个步骤。我们现在就是在为三维动画电影《宗师霍元甲》关键人物建模,捕捉一些特殊的武术动作。武术教练身上的48个绿色球体名叫‘马克球’,是一种传感器。通过它们才能传感捕捉到动作数据,然后把扫描到的三维人体数据赋予刚才静态模型上的时候,整个人物动画就已经形成了,再放到制作场景当中去,动画就完成了。而且,这些‘马克球’还可以设置在人的脸上,通过获取人的面部表情数据使三维动画人物表情更加真实逼真和生动。”
该公司影视动画创作设备体系可完整支撑二维动画、三维动画、定格动画、数字音频、影视后期制作环节的设备。特别配备有英国VICON光学运动捕捉系统(16镜头)、加拿大INSPECK的三维扫描系统、曙光三维动画渲染机群(120节点)、Avid动画后期非线性编辑系统、Nuke影视后期合成编辑系统、以色列OBJET三维快速成型系统、专业录音棚等。并在天津工业大学创建有天映凌云动画工作室;在海河教育园天津开放大学创建有天映凌云影视工作室。制作场地有2300平方米,设备总值3000余万元,有功能完备的特效绿箱摄影棚、三维运动捕捉工作室、录音棚、定格动画工作室、影视后期特效工作室、渲染农场等。
挖掘地域文化 打造良心电影
一部《阿凡达》让全球数亿影迷领略到3D电影的魅力,一部《大圣归来》也让中国影迷深刻地意识到中国3D技术也在不断向前发展。因此,创作出一部叫座叫好、特效逼真、内容丰富深刻的3D电影是每一个影视动画人的梦想,天映凌云影视科技有限公司的创作团队也有着同样的梦想。艺术总监刘配团说,再尖端的技术都是为内容服务,真正成功的电影仍需要将自己的思想内容和三维技术结合起来。因此,该公司在承接大小影视、商业作品制作来维持企业正常运转的同时,创作团队找准受众和市场定位,深入挖掘西青文化特色,启动了三维动画电影《宗师霍元甲》创作项目。该项目也为这个团队获得了第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文化创意行业总决赛”的“优秀团队”奖,这是天津地区参赛的文化创意团队历年在该大赛中取得的最好成绩。“‘霍元甲’具有特殊的品牌价值,他不仅广为中国人民所熟知,更拥有海外影响力。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以霍元甲为主角的电视剧、电影已经有多部,但是电视动画系列片、动画电影创作领域还是空白,我们打算找准这个机遇,打造一部带有天津特色的动画电影。”艺术总监刘配团向记者介绍了他们当初的创作理念。
据介绍,动画电影《宗师霍元甲》通过高超的三维技术重新演绎了这位民族英雄的精彩故事。尤为重要的是,本片中的设计元素融合了大量的天津地域理念,后续计划制作《宗师霍元甲》百集电视动画系列片,并且专门邀请天津霍元甲文武学校的老师、学员进行部分武术动作的捕捉工作。对于《宗师霍元甲》,该公司还有着更远大的目标,他们瞄准电影下游产业链,将深度开发与其相关的动漫玩具、书籍、手游,最后就是建设霍元甲主题公园。以本片的情节为核心线索,在园区设立霍家枣林、津门药栈、西开教堂、张园擂台、虹口道场、机器制作局等真实场景,供游人体验娱乐,实现“虚实结合”,形成完整产业链条。今后他们还将深入研究西青区的武术文化、杨柳青木板水印年画文化、民俗文化等,着力打造具有天津气派西青特色的影视、动漫作品。该公司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也将利用周围大学城的资源优势,继续整合搭建影视动画公用技术服务平台,整合高校所具备的影视动画设备体系,形成三维动画设备体系、二维动画设备体系、定格动画设备体系、数字音频设备体系、影视后期编辑设备体系等影视动画公用技术服务平台,创新设备共享、管理的方式,为西青区的其他影视、动漫、游戏等文化类企业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