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0月22日电 近日,由中国关爱协会、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女医师工作委员会和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组委会等共同主办的女性健康科普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程东红,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孟晓驷出席论坛并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协荣誉委员胡启恒,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主席胡大一,部分医学界专家、学者参加论坛活动。来自北京部分社区基层女干部和群众代表、中国科协系统的离退休女干部、首都医务工作者代表等100余人参加论坛活动。论坛由中国关爱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瑜生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老年内科主任刘梅林教授共同主持。
程东红在讲话中指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妇女在家庭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同时,中国妇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各个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半边天”的作用。女性的健康水平,不仅关系到女性劳动者的身体素质和工作业绩,而且对家庭幸福和祖国下一代的健康成长,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有了健康的妇女,才有健康的国民,才会有健康的社会。近年来,伴随着社会转型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影响女性健康的因素越来越多元,同时也越来越个性化。广大妇女的健康意识日益增强,健康知识的需求日益强烈。
孟晓驷表示,女性健康是衡量妇女社会地位的重要标志,是女性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和婚姻家庭地位以及性别观念的综合反映。因此,提高女性健康水平,不仅是女性解放和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提高全民健康素质,实现以人为本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
会上,北京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北京医院大内科主任何青作了题为《50岁以后女性的心血管健康管理》的报告。她认为,女性冠心病流行病学有一些特点,心血管疾病是当今威胁女性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是导致中国女性死亡的首要原因。从健康管理来讲,要鼓励活动、运动,饮食要控制,生活要规律,心情要舒畅。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控制和观察各种危险因素。患者及公众教育是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重要环节。家庭的关怀在女性健康里也占了很重要的作用。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老年内科主任、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组委会主席刘梅林作了题为《绝经后女性血脂管理》的报告。她提出,绝经后的女性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会增加,绝经后女性除了肥胖以外,还面临着血压高、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危险因素,其中血脂异常的治疗未来有可能会成为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在众多的控制血脂的药物里,她建议大家选择他汀类药物。
北大医院骨科主任医师林景荣作了题为《女性骨质疏松防止》的报告。他提出,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有很多,遗传性因素,和绝经相关的因素,雌激素水平减少,饮食里钙摄入不足,体力活动不够,不良的饮食习惯,比如酗酒、吸烟,还有体型瘦小、消瘦等。女性绝经期以后,由于雌激素的锐减,骨量丢失加速。所以很多人在绝经期以后伴随着骨质疏松遭受着骨质疏松骨折的威胁,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副所长王向群作了题为《女性心理保健》的报告。他说,心理因素对人的健康影响是巨大的。认知转变与行为调节很重要,认知是态度,行为是行动。在压力大的情况下,要积极地调整自己的情绪,要在心灵当中某个地方设立一个 “情绪垃圾桶”,把每天的不愉快,压力、矛盾、冲突统统扔进“垃圾桶”,积极面对现实,努力地做应该做的事情,不是想事情。
2013年女性健康科普论坛旨在弘扬科学与人文精神、关心关爱女性健康、普及健康知识、培养健康管理观念。论坛呼吁全社会关注女性身心健康,加强女性心血管疾病预防的自我意识和健康管理。与会专家、学者建议科技类社团等社会团体通过举办类似的活动并借助新闻媒体的广泛宣传报道,大力推动女性身心健康知识的普及,在全社会范围内倡导树立健康、科学的生活理念。(王琼 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