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住CEO张敏则表示,“如同在汉庭大堂引入咖啡一样,华住与公园盒子的合作也是希望打造一种全新的‘酒店+’生活方式,不仅为酒店客人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同时也能辐射酒店周边的社区居民,为他们提供更新颖、更便利的健身方式。”
共享健身仓能走多久
据了解,目前市面上的共享健身仓主要分为两种模式。一种类似MiniKTV,仅有4-6平方米,只能容纳1个人进入,通常只放置一台跑步机,主营跑步运动,“觅跑”、“抖吧”是这类健身舱的典型代表企业。
另一种则会推出不同规模的健身仓组合。以“公园盒子”为例,其三种形态的仓分别能承载2人、4人到5人,所有盒子都会配备跑步机、哑铃组和以智能教练设备为核心的练习区。
不同模式逻辑的差异,本质是对用户需求的理解不一样。
从收费设计来看,“觅跑”目前是需要支付99元押金,按照每分钟0.2元、单次运动20-30分钟计,单个人单次运动的花费在4-5元。按照日均5-6小时的有效使用时长,单个运动舱的单日收入在70元左右。觅跑创始人曾表示,回本周期在8-10个月左右。
“公园盒子”采取 29 元/小时的单次收费模式。用户购买 99 元一年的权益卡后,就变成 10元 /小时。根据公园盒子提供的数据,通过对近三个月的用户后台数据显示,用户留存率是25%,用户到健身仓运动的频次平均为6.44次/月。
虽未透露其集装箱以及健身器材的投入成本,但对于回本周期,CEO黄晓蕾曾表示,以当下每个月人均消费5.1次,早晨和夜间是最活跃时段,按照计划可以在6到8个月回本。
不过这些都是基于理想的消费频次和使用状况之下。与传统健身房相比,虽然有更多的灵活性,但是从长期看,它不如传统健身房空间多、选择性多、社交范围大。这类健身房现在或许可以借助共享的风口获取一部分用户,但是用户是多变的,用户的忠实度也是问题。伴随门店的扩张,如果将维护成本、设备折旧费用以及运营管理成本纳入其中,共享健身舱的盈利模式还需要进一步探索,盈利模式也必须多元化。
业内分析认为,共享健身仓的大量投入,会提升人们对健身的兴趣,满足更多人的健身需求,单次计费的灵活模式也顺应部分用户的健身消费习惯。虽然这种模式避免了强制性办理年卡的浪费,但是对于经常健身的用户而言,使用共享健身仓的累积消费额却远远超出传统健身房,且部分仓位器械单一,无法满足更为全面的健身需求。
共享健身仓创造了一种新的健身方式,而且做为一种社区流量的线下获取渠道,其获取流量的效率与潜在的变现能力具有想象空间。但目前行业还在探索阶段,面对巨大的消费潜力,共享健身还需进一步优化仓内环境、使用和支付流程、设点选址等问题。此外,还应不断推陈出新,提供更全面的健身服务,针对不同使用群体优化定价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凸显共享健身的优势,更好的服务于健身群体。
鉴于摩拜和OFO在共享单车市场上的激烈厮杀,共享健身市场的竞争想必也会风生水起,共享健身能否走得更远还需要市场去证明。
不过,随着人们参与体育健身的热情高涨,对健身场所、相关用品的需求越来越多,“体育+”消费能力上升,料将带动体育健康休闲相关产业的发展,“体育+”的发展模式也将促进体育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本文来自执惠,创业家系授权发布,略经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 下载创业家APP,读懂中国最赚钱的7000种生意 ]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