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争取早日批复沈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轮建设规划,积极做好批复后地铁二号线南延长线等工程开工前准备工作;适时做好地铁一号线东延线、七号线一期等项目前期工作。此外,开展有轨电车与浑河两岸地铁和综合交通枢纽衔接线建设,强化城市“一河两岸”交通联系。2020年地铁运行里程达到150公里,初步形成“一横、两纵、双L”地铁网络主骨架。根据此前规划显示,地铁二号线南延线规划线路自一期终点全运路站,向南至桃仙机场,设置8座车站。
地铁一号线东延线工程接于一号线黎明广场站站后区间,之后沿和睦路向东敷设,下穿铁路专用线后沿东陵路向东敷设至东陵公园。过东陵公园后,线路转向北沿东陵公园东侧敷设,之后转入环保园南侧既有道路向东敷设,沿规划路向北敷设,下穿沈吉铁路后向东转向,之后沿沈棋路西侧向北敷设至终点世博园。线路起于一号线东延终点黎明广场站,东至世博园站,全长15公里,均为地下线。9个站点分别为和睦路站、高官台站、东大营站、农业大学站、东陵公园站、环保园站、环保园东站、世博园西站、世博园站。
地铁七号线一期,线路全程25.9公里。线路西起西湖街站,东到八棵树,串联了沈新路地区、沈阳站东广场、市府大路地区、东站地区、大东汽车城、辉山等片区。
就业和社保
今年10.6万名毕业生
来沈就业创业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上,2018年举办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105场,完成10.6万名高校毕业生来沈就业创业。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2020年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2018年培育创业明星100人、培育优秀创业孵化基地100个、扶持创业带头人2000人、新增创业5万人。加快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严格基地管理。2020年扶持创业带头人1万人。
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面,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加强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管理,探索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完善和推进被征地农民多元保障机制,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方面,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进DRGs付费试点。提高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障水平,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持续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政府补助标准。
污水处理
今年完成张官河等
15条水体治理
在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上,2018年底前,完成沈阳市国电北部等8座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建成区污水处理厂污水排放全部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启动东部再生水处理厂等工程。2019年完成新民屯(章驿站)污水处理厂扩建,消灭区域污水直排。2020年启动南部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设。
在污水管网建设上,2018年完成“雨污混排”摘除,制定排污口、雨污混排整治计划;全面完成于洪区永安等5座污水处理厂配套污水管网建设和沿线泵站污水截流;落实满融等5个城乡结合部污水截流,散排及溢流污水全部得到有效收集处理。2019年除汛期城市行洪需求外,所有排污口全部关闭;完成东部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工作;完成辽中区等4个地区建成区的污水管网收集建设工作。2020年城市建成区污水收集处理率均达到100%。
在黑臭水体治理上,巩固12条黑臭水体治理成果,取缔环城水系沿线的违法排污口。2018年深入推进中心城区范围内黑臭水体整治,启动完成张官河、九龙河等15条水体治理工作。2020年全市水环境感观明显提升。
食品安全
专项整治食品安全
在国家卫生城市创建中,指标得分率达到并巩固在85%以上,确保我市创卫第三方暗访得分稳定在830分以上。
在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中,2019年全方位做好国务院食安办评估验收迎检各项准备工作,确保一次性通过考核评估。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确保不发生食品安全突出问题。2020年实现全市高风险生产经营单位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达到100%,基层监管机构规范化建设达到85%。
基础设施
50年一遇以下降雨
城市重点区域不内涝
在老旧小区改造方面,2018年改造120个,2019年计划改造120个,2020年计划改造74个。改造后达到“路要平整、水要畅通、灯要明亮、绿要美观、线要规整、车要有序、房要保暖、设施要齐全、电梯要安全、违建要拆除、市容要整洁清爽”的标准。补齐城市排水防涝短板,城市重点区域排水河道、区域排水(雨水)干线和泵站排水能力达到国家3年一遇标准,发生3年一遇标准以下降雨时,实现地面不积水;发生50年一遇标准以下降雨时,实现城市重点区域不发生内涝灾害。
2020年计划实施4类98项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