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河北新闻12月17日电(翟羽佳 张青华)16日下午,《河北影视剧发展史》新书发布暨研讨会在石家庄举行,来自省内外的专家学者、影视剧创作人员等参加了会议。
《河北影视剧发展史》是河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北影视剧创新发展研究”的研究成果。这是第一部全面总结和梳理四十年来河北影视剧发展历程的著作,由河北省广播电视协会会长何振虎主持编著,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这项研究历时三年半,课题组搜集整理了大量历史资料,调看了1978年以来不同时期的河北影视剧重点作品,走访了众多当年的策划组织者和编剧、导演等主创人员,精心梳理,客观分析,理性斟酌,讨论修改达六次之多。
河北的电视剧、电影创作生产均正式起步于1978年,四十年来,经过全省影视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在不同时期都推出了一批有影响的优秀作品,基本形成了具有河北特色的创作道路和艺术风格,在全国影视剧创作生产的大格局下占有一席之地,被业界专家称之为影视剧“河北现象”。《河北影视剧发展史》在占有丰富材料和权威数据的基础上,以中国影视剧的发展演变进程为坐标,对河北影视剧创作历程和发展轨迹进行全景式回溯和系统研究。
全书共分为十章,按照1978—2018年河北影视剧发展的时间轴,把四十年划分为初创、跋涉、成熟、积累,以及“河北现象”爆发、攀登等六个阶段;并专设专章对河北影视剧的创作道路、河北影视剧作品所体现的艺术特质和审美风格、河北影视产业的发展理念予以专门论述,成为本书的一大亮点和创新点;此外,还有对纪录片、动画片和广播剧的论述。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胡占凡为本书作序说,“书中有史有论;有人物,有案例;有分析,有反思;有具象,有抽象,既可回顾历史,又能感悟道理。”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则认为:“河北影视现象”的文化价值及其在全国的示范意义,不仅表现在创作实践上,而且体现在对创作实践的历史梳理与理论总结上;本书的问世,为全国影视界的理论建设树起了一面旗帜。
《河北影视剧发展史》不仅填补了河北省影视剧史研究的空白,而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一是去伪存真。回溯四十年主要作品的创作和影响,经过再三核实与考证,材料之详实,达到了以区域影视文化的样本兼具全国性史料价值。二是史论结合。在编排上以“史”带“论”、“史”“论”结合,既有具体作品的评析,又有理论上的概括总结,形成了以年代为经、作品为纬、人物为点的全景式格局。三是视野开阔。既着眼中国电视剧、电影发展的大坐标,又立足于分析河北影视剧的本土地域文化特色;既深入研究创作规律,又注意分析产业发展路径。
《河北影视发展史》的出版面世,得到了业内人士的广泛认可。专家学者认为,如何将具有燕赵文化特色的剧作推向更为广阔的平台,去经历市场和大众的考评?如何推动真正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特征的影视剧品牌产生?如何在全球文化视域下提高中国影视剧的国际影响力?本书带给了读者颇具深意的一份思考。
河北影视剧四十年的发展历程,正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同步,它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改革开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进步。因此,这本书的面世,也是河北的影视工作者献给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一份礼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