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现金流量受限
2. 差异化明显+ 他人不可复制性高+ 自身可复制性强
3. 发展受限
我们邀请了中国健身产业的几位知名人士聊一聊健身产业势头究竟如何?探讨以月付费、次付费占得健身市场一席之地的新型健身商业模式的发展前景。
大型健身房的特点就是设备充足、空间大、项目齐全、训练氛围好,还有免费的操课等。但很多大型健身房是被预付费模式“绑架”了的,会员办了一次卡之后是不是能够长期来训练就取决于这个俱乐部能给这个会员带来什么样的服务、怎样能帮助他养成健身的习惯,或者说能给他什么产品。现在全国的平均续卡率只有百分之十几,每个月到访8 次以上的会员,其实不到10%。
从上图可见,美国排名前十位没有一家工作室品牌,这是不是意味着新模式健身房完全没有胜算?且看第十一位,提供体能训练与提升运动表现的EXOS在一众俱乐部品牌中杀出重围,但就前100位排名数量来看,工作室品牌占比确实非常非常低,活了大半个世纪的传统商业俱乐部仍然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纵观整个百强榜单,纯工作室品牌不超过5家,其中还包含两家瑜伽和普拉提工作室品牌。(文末附百强榜单)或者从另一个角度讲,大型的传统俱乐部确实应该改一改经营思维。不能只是靠卖会籍加私教盈利,很多俱乐部把着眼点放偏了,把销售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就像一个餐厅,要想做得好,绝对不是多去派一些人在街上拉客,而是把你的饭菜做得健康、卫生、好吃、选择多样。同样,健身俱乐部存在的根本价值,是提供专业的健身服务,提供多品类的产品,帮助会员养成健身习惯。
我们先来看一下健身产业相对成熟的美国健身市场的一组数据(点击图片可看大图)
先说小型工作室。很多小型工作室之所以小是无奈于租金、装修、人员成本高,不得已而小。近两年营销品类迅速升温,进入商业写字楼,甚至小区,催高了服务行业的租金,加上地产本身的售价越来越高,也助推了租金的上涨。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实各行各业都在变“小”,很多传统俱乐部也在变小,从原来的动辄三四千平方米,到现在多数单店一千平方米左右,所以“小”并不是经营的特点。
健身小项目(特指体量/ 面积较小的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大多数私教健身工作室、精品健身房、智能健身房等)要想实现较高收入、健康可持续发展或高利润回报,要满足三个核心条件(至少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中的两项):
4. 单纯把店面积变小,一定不能保证提高利润,差异化经营竞争力强劲,很少人可以做到;
阅读 ()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截止发文前,记者联系到的几家新型模式代表均表示目前专注做自己的产品,不做回应。传统健身俱乐部PK新型小型健身品牌,你PICK谁?我们留言区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近日,一篇名为《央视调查:传统健身房现“倒闭潮” 一个万亿市场大洗牌!下一个风口是它?》的公众号文章引起了行业内外的关注和热议,传统俱乐部和小型俱乐部对垒的话题再度被提及,传统健身俱乐部出现"倒闭潮"是否属实?小型工作室能否取代传统俱乐部?
高鹏奇迹健身董事长
8. 精品健身房和小项目现阶段大多局限于一线城市,照搬到小城市一定说明你不懂商业逻辑;
3. 预付费模式没有问题,是有的人有问题;
再说小型连锁健身房。像乐刻、光猪圈、超级猩猩这样的公司,已具规模化,只是单店体量小。从这个角度来看,并没有好和坏的区分,就像有五星级酒店,也有麦当劳一样,小型健身房只是这个行业衍生出的一种品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