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是一个城市进步的标志。自我市启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特别是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以来,各级各部门都做出了积极努力,城市文明程度、城市文化品位、群众文化生活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公共设施是城市为市民提供公共服务的基础,也是展现城市市容市貌的一大窗口。近年来,在有关部门的及时维修和市民的自觉维护下,我市大部分公共设施完好无损、整洁有序。
照明路灯便民 休闲座椅暖心
城市路灯照明系统是城市必不可少的公共设施,灯杆、灯具、灯箱等设施保存完好,也是文明城市的一个体现。
“现在的呼市不仅白天美,晚上的夜色更是璀璨夺目。”今年春节,来自杭州已经许久没有回老家过年的赵文琳和家人专程欣赏了一次首府的夜景。“没想到这么亮、没想到这么美、没想到变化这么大”,赵文琳用了三个“没想到”抒发自己的心声。
诚如赵文琳所言,当下在首府,每一条街道都设有规格统一、特色鲜明、整洁明亮的路灯,大街小巷上灯光璀璨、美轮美奂。
大街上的灯亮了,可小区里的路灯又是什么情况呢?
对此,赛罕区先锋社区居民刘大妈有着切身的体会。“以前,一到晚上,小区里黑乎乎的,仅有的几盏路灯,不是灯泡坏了,就是线路被人损坏了。”小区路灯不亮一直让刘大妈和居民们颇为苦恼,自我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开展以来,有关部门对小区照明进行了改造,路灯问题彻底解决。“这些新装的路灯,居民们都非常爱惜。”刘大妈高兴地说。
周日一大早,62岁的李美芬就来到满都海公园晨练,练了1个多小时后,她坐在公园一张休闲座椅上休息。“来公园锻炼的大多是老人,腿脚不便,座椅可以为我们提供休息场所。公共座椅既方便了市民,也彰显出现代城市的风范。”李美芬乐呵呵地说。
采访中记者看到,除了在青城公园、满都海公园、公主府公园等我市一些“老”公园外,在我市近年来修建的山体公园、街心公园,以及小区、社区中的健身广场等公共场所内,大都安装了休闲座椅,它们分布在公园内的步道、小广场两侧的树荫下,尽管风吹日晒,但大都整洁完好。记者了解到,有专门人员对这些公共座椅进行日常管护,以确保该公共设施的安全可用性。
垃圾箱整洁干净 井盖保养良好
城市街巷上设置的垃圾箱,方便路人扔垃圾,保护市容市貌的整洁。记者在我市部分街道看到,位于道路两侧的垃圾箱大都为环保分类垃圾箱,垃圾箱表面干净、整洁,整体较为完好。
在锡林南路附近,一位正在整理、擦拭垃圾箱的环卫工人告诉记者,他们每天都会及时对垃圾箱内的垃圾进行清除,也会对垃圾箱进行保洁,发现有垃圾箱破损情况也会及时上报、更新。
采访中记者还发现,除了街头的垃圾箱,自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以来,我市的各个小区也都设置了垃圾箱。
下水道井盖、污水井盖、通信井盖、电力井盖……马路上、小区里,井盖的身影并不罕见,它们也是我们城市公共设施的一部分。井盖缺失或损坏还会给车辆或行人埋下安全隐患,一个小小的井盖,却也体现着城市的大文明。
“上个月,我们小区门口一个井盖破损,立即给城建热线打电话,问题很快解决了。”市民王亮说:“相关部门接到市民投诉的井盖问题立即维修,把‘问题井盖’产生的危害降到最低。这样一件小事,体现的则是政府对民意的重视。”
加大监管力度 提升文明素质
一个良好的公共环境,是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体现和载体,而干净整洁、完好无缺的公共设施,则是公共环境中最能直接反映城市形象品位和管理水平、展示市民文明素质的体现。“在公共设施管理上,相关部门应加强宣传力度、加大公共设施维护力度,提高市民素质。”这也成为受访市民的共同心声。
记者在鄂尔多斯大街看到,一个阅报栏框架已经生锈,面向马路的一侧“屏幕”泛黄,里面的报纸显示不清,上面还张贴着广告。与之相比,在中山东路新华社内蒙古分社附近的一组阅报栏就显得整洁干净许多,栏内张贴的是近日的报纸,非常方便市民阅读。
“阅报栏作为一个公益性的基础文化设施,投入不多,占地不大,服务群众的作用却不小。它便于市民看报,及时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内外大事,提高人们的素质。希望相关部门能尽快恢复或加大阅报栏建设,加强阅报栏管理力度。”许多市民都有这样的诉求。
户外健身器材近年来被广泛地安装在公园、广场及住宅小区里,然而,采访中记者发现,一些公共场所的户外健身器材存在损坏现象。
在赛罕区金桥开发区的一处广场内,这里安装了单杠、双杠、直立健身车、综合训练器等健身器材。由于每天来这里健身的市民很多,健身器材使用较为频繁,一些器械有不同程度的磨损和锈迹。“这个健身器材缺少连接绳索不能训练。以前很多人来这里锻炼,现在哪个还敢用哦!”正在单杠上健身的刘先生指着旁边一个综合训练器说。
除了公共场所,在市区个别居民小区,健身器材也有损坏现象。市民们建议,希望有相关部门对这些公共设施进行维修养护。
“这些年,我市城市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但是总有少数人破坏公共设施,这些破坏公共设施的行为,也给首府的城市形象抹了黑。”说起破坏公共设施的行为,市民张晓红认为,公共设施为社会公众提供方便,蓄意破坏的行为,说轻点儿是缺乏公共道德,说重点儿是缺乏法律意识。破坏公共设施行为时有发生,要解决这个问题,只靠管理部门或者个人都不行,要两方面力量相结合,共同行动。“爱护城市公共设施,不仅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管理,对破坏行为进行打击,更重要的是要营造维护公用设施的舆论氛围,不断提高市民的素质,增强爱护城市公共设施的意识。”张晓红建议。
如何才能有效制止这些不文明行为的发生呢?“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素质,再就是加大公共设施维护力度……”采访中,不少市民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大家认为,城市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和营造文明氛围非常关键。每个人都应该自觉爱护公共设施,对破坏公共设施的行为说“不”。
“当前,我市正在开展‘三城同创’工作,大家不妨从爱护公共设施开始,用自身努力,为城市文明加分。”赛罕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宣传科负责人张勇表示,城市的文明提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民素质的提高,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每一位市民的参与,只有大家积极行动起来共同努力,才能为我们自己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