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比笨重的大集团们一如雅诗兰黛和欧莱雅等,已经盯上了正在四散崛起的新兴品牌。雅诗兰黛在近两年就投资了Deciem(加拿大小众护肤品牌The Ordinary母公司),收购了Too Faced和Becca(小众美妆品牌)。今年5月,欧莱雅还收购了韩国美容品牌Nanda和Pulp Riot Hair Color。
对大块头们来说,他们希望这些“十亿”量级的美妆独角兽们成为一颗颗幼小的种子,或许有天会在不断改变的业态中帮助自己发挥出不小的威力。
斗转星移的大环境中,Glossier也被裹挟着走向了“第二阶段”。不过,在Weiss看来,Glossier的下个阶段,还是要由“社交电商”来定义。
在接受彭博社的采访时,Weiss透露他们正在建立一个类似图片社交网站Pinterest和社交时尚电商平台Poshmark的社交购物平台,从而将社交互动与电子商务相结合。在计划中,该网站可以为购物者提供其他用户的购物反馈,以便更加高效的找到适合他们的美容产品。
Weiss将这一新举措描述为该公司的“第二阶段”,由新聘用的Keith Peiris担任负责人,Keith Peiris还曾担任过Instagram,Facebook Inc.和Oculus的团队负责人。
Weiss所谓的“社交电商”和中国正火的社交电商有着不同的内核。Pinterest的主要内容,是用户通过在线收藏和分享产品使用体验达成“社交”,而非用户在社交媒体上通过购买链接互通有无。
Glossier的发力方向,是否不偏不倚打在品牌增长的痛点上还有待观察,不过其估值可以体现出,美国的资本市场已经在为这样的势能买单了。
视线转回到国内过于热闹的明星网红圈子,明星们利用自己的资源伺机变现,但往往止步于收割第一拨“票房”,然后灰溜溜退圈;美妆博主们一边担心着流量的见顶和新带货王的崛起,一边在摄像头和补光灯前卖力地叫卖,多数却也只是停留在流量变现的第一层。
真正的带货生意不是这么做的。不如考虑下如何才能将最大的商业价值和市场价值发挥出来,而不是刷完一拨存在感就走。
国内的零售世界跑的飞快,“网红”们从不缺流量,至于如何做一门真正的“网红”生意,他们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文章参考了Vox、Bloomberg、Forbes、CNBC等资料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艾瑞网立场)
分享到:
相关推荐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