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孝强的转变,与横店影视文化产业实验区党工委副书记朱国强的判断基本相似。他与记者聊到影视产业与乡村振兴的关系时,把着眼点放在人的改变,特别是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上。他说,影视产业与乡村振兴相辅相成,影视拍摄产业链需要乡村的好山好水;而乡村可以通过影视拍摄的带动,既能打开原本留在乡村里的农民的视野,又能吸引外出年轻人回乡创业,内外发力,从而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
北后周村已有6家民宿,其中一家经营户是从小就离开东阳到香港发展的李咏梅。受影视拍摄带动,每年七八万人次的游客量,让李咏梅再次选择回到北后周村来发展。“我很早之前就有乡村民宿梦,现在正是好时机。”李咏梅说。
第三变
旺起来,我的老村子
车辆驶入永康市西溪镇,就如进入一个海报展示馆。《芈月传》《花千骨》《老九门》等一张张巨幅影视海报,“占领”了镇上的一面又一面高墙。几层楼的大照片不断提醒着你,这里拍摄过的影视剧有多热门。受寺口村的带动,西溪镇已有10多个村庄有影视拍摄点。
比起其他村对影视作品拍摄的新鲜兴奋劲儿,寺口村村支书董良彪更愿意跟记者聊聊村里的农房改造项目。村民期待多年的农房改造老区拆迁项目,今年3月终于启动。他们计划用3年至4年的时间,拆除老房2万多平方米,新建住宅163幢,完成312户农户的住房改造。目前“一街一场二中心、四纵四横主干道”的村庄规划已经初步设计完成,今年计划“打通一期商业街,建成一期安置区,新增拆改60户”。
“未来,我们村还要引进大超市、建设4星级的大酒店,把原来4县市交界、无人问津的角落头,变成周边4县市乡镇的旅游生活服务区,把区位劣势变为区位优势。”董良彪“野心勃勃”,而支撑他“野心”的是一组游客数据,去年寺口村游客量已达40万人次,今年预计能够达到80万人次。
留住游客,经营乡村休闲游,让他们在寺口村看影视拍摄游玩之余,住上几天、吃上几餐,就足以支持以寺口村为中心的西溪镇周边村落的发展。担任村支书前自己办企业的董良彪,有着更长远的打算:随着科技发展,影视拍摄数字化程度的提高,去掉影视拍摄的明星效应,网红村要想方设法继续火下去。
借助寺口村的影视效应,西溪镇已经打造推出了柏西千亩梯田、棠溪千年古村和有着5000多亩蜜梨的“蜜梨节”等乡村特色旅游项目,既以影视旅游推动乡村振兴,又以乡村特色丰富影视旅游。
在磐安县云山省级旅游度假区中田村,还是初中生的朱恩立这个暑假一直跟着《少年游击队》剧组拍摄。2014年磐安县也出台了《关于扶持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并举办了首批群众演员培训班。自小爱表演的朱恩立从培训班脱颖而出,现已参演了多部影视剧。有趣的是,这个小伙子还特能吆喝,《少年游击队》会选择在中田村拍摄就有他的一分功劳。“剧组一来,村里就热闹了。我这小店,平常一个月卖不了一箱矿泉水,现在一天能卖两箱。”村里小店店主陈德明说。
拥有5个影视拍摄基地的东阳六石街道,情况与西溪镇大同小异。曾经为灭火劳务费发愁的枫树下村,村集体每年有了不菲的固定收入后,也开始行动起来。村庄环境整治,几十年没有清淤的村口塘焕然一新;美丽乡村创建,村中的“赤膊房”也“穿衣戴帽”了。今年被评为东阳市第一批“十美村”。
六石街道专门成立影视文化产业管理办公室,串珠成链,把农产品销售、乡村游植入到影视拍摄村庄当中,实现影视产业与乡村振兴“比翼双飞”。为方便游客,六石还打造了乡村影视旅游会客中心,集特色景点介绍和农副产品展销为一体,让游客可以“一站式”采购。仅今年上半年,会客中心就接待各类旅游团队80余个,带动周边7个村的发展。
青山入戏乡村兴。记者采访中发现,金华92个外景拍摄基地,大多在横店一小时交通圈范围内,且多建在偏远的、经济较落后的山村里。曾经一度无人问津的老山村,因独特的山水引来影视而兴旺,成为金华乡村独有的现象,令人格外惊喜。据金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曹一勤介绍,为发挥好“影视+乡村”同频共振的优势,该市已经在谋划成立外景拍摄基地联盟,规范外景拍摄基地的建设,实现有序发展,更大程度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