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韩国最火的素颜神器是什么?霓虹国又出了哪些萌死人不偿命的心水小物?如何才能第一时间买到国外最新款的包包?上“小红书”,一堆资深败家妹子给你答案!
想分分钟“海淘”澳大利亚的保健品?想买到放心又能快速到货的美帝贵妇彩妆?想以较低折扣斩杀新锐潮牌包包?还是上“小红书”,跨境海淘从未如此轻松快乐!
所谓,“今天的心情,三分靠打拼,七分靠shopping”,又所谓“Life is short, just buy it”,再所谓“出来逛,迟早都要买的”。“小红书”说的都好有道理…不服不行…
于是乎,这款告诉女人们如何正确“败家”、如何买到国外好东西的App,在短短时间就俘虏了千万“作女”用户,并且在半年时间内实现7亿销售额的突破。2015年被时尚杂志评委年度“最能改变生活品质的App”。
那么,“小红书”是怎么火起来的呢?其社区+电商模式是否代表着未来的新趋势?本期全媒观带你深度解密这个拥有魔力的App。
小红书试错史成立于2013年6月的“小红书”,从最初萌芽到如今风光无限,梳理其长成历程,几乎就是一部彻头彻尾的“试错史”+“迭代记”。凭借着惊人的产品迭代效率与战略调整,“小红书”得以光速发展。
1.0:PGC平台,输出“海外血拼攻略”2013年6月,“高富帅”毛文超“受到硅谷自由精神感召,弃暗投明”,放弃了百万美元年薪的金融业工作,毅然回国创立“小红书”,致力让大家“不出国门,逛遍世间好物,从此不花冤枉钱”。
这位交大理工男、斯坦福商学院MBA,曾混迹于管理咨询和私募投资界,经手投资约10亿美金。他在国外时,发现了这样一个痛点:许多人出国不知道买什么东西,因为语言障碍等因素很难了解海外商品的质量。
于是,他计划打造一个平台,为大家分享海淘血拼攻略。随后,他邀请了旅居香港、新加坡、日本、韩国的同学、朋友们一起提供以当地人为视角的购物攻略。
2013年10月,毛文超和他的创业团队推出了第一款产品 “小红书出境购物攻略” APP,上线了8个国家或地区的购物攻略。攻略由生活在当地的购物达人撰写,提供了目的地性价比高、有特色的品牌和购物商家介绍,同时也将最热门的商圈购物地总结专题,一站式解疑答惑。
同年10月,一个出自“小红书”的海外购物攻略的PDF在网路上流传,在短短的三天时间里,这个PDF获得了超过50万的下载量,这也让“小红书”发现了这个领域的巨大需求。
这一阶段,“小红书”积累了最早一波的种子用户。
2.0:UGC社区,打造“海淘版知乎”然而,单纯工具属性的指南APP并不能随时囊括瞬息万变的购物信息(买什么、在哪买、多少钱),无法完全解决大家出国不知道买什么的痛点,而且静态的信息流使得攻略型产品很难和用户之间产生即时、双向、有黏性的互动机制。于是,“小红书”开始考虑从工具转型社区。
很快,2013年12月,“小红书购物笔记“上线。此时的“小红书”,成为一个境外购物者的移动垂直社区,鼓励用户分享和交流自己真金白银砸出来的境外购物心得。小红书借鉴了游记分享应用,将信息结构化——在上面的每个商品信息都有品牌、照片、用户心得、价格和购买地点的说明。
另外,社区中还设有达人榜,用户可以关注自己感兴趣的达人,及时查看达人们分享的信息。如果有更多疑问,可以通过评论和楼主互动。
这一阶段,小红书成为基于移动端的UGC社区,并种下了社交的种子。小红书的这一大步转型,不仅为其迅速斩获了大量粉丝,更获得了风投的青睐。2014年3月,小红书完成数百万美元的A轮融资;2014年11月,小红书又完成GGV领投的千万美元级B轮融资。
3.0:社区+电商,成为“爆款采购地”不久之后,“小红书”发现当女性用户在一个购物分享社区中逛久了,会很自然地产生“买买买”的需求。2014年8月,小红书开始用“秒杀”抢购的模式试水电商。
同年12月,“小红书”光速搭起了自己的供应链系统——它拥有自己的海外仓库、国内仓库和保税仓库,在交到国内快递之前实现全程管控,并正式上线了电商平台“福利社”,从社区升级电商,形成了一个发现、分享、购买的商业闭环。
从2015年起,小红书则不断完善电商建设:年初,小红书在郑州自营保税仓正式投入运营;6月,小红书深圳自营保税仓投入运营,保税仓面积在全国跨境电商中排名第二。
到2015年6月,小红书的用户——“小红薯”数量已超过1500万,且几乎都是女性。其中82%是85后,90后的人数则超过50%。但根据海关总署和中国电商研究中心统计的数据,2014年全年国内海淘人群的规模为1800万。换句话说,国内大部分的海淘人群都是小红书的用户。
2015年9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视察小红书,寄语“今天的成绩,三分靠创新,七分靠打拼”。
2015年11月27日,“小红书”借势“黑色星期五”,致力“把黑五刷红”,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营销活动,主题为“我不要全世界,只要全世界的好东西”。传播凶猛,朋友圈随处可见小红书的分享红包。
小红书为何成功?从工具到社区,再到电商,“小红书”的转型速度之快,却步步为赢,如今已成为“海淘”的重要阵地。那么,小红书是如何在互动率、转化率都保持领先的?
分析看来,有以下基因决定了“小红书”的疯狂生长。
疯长基因一:高粘性社区属性
一入“小红书”深似海,问问旁边的姑娘是不是每天都要刷刷“小红书”,就知道这个社区的粘性与转化率有多高了。“小红书”为何具有超高粘性?首先是其精准定位了一批“爱购物、爱分享、爱讨论的年轻女性”,她们拥有强烈的分享欲望。
再进一步看,“小红书”形成了一个分享闭环。想象一下这几类场景:一是购物者在疯狂血拼后的一段时间,分享动力“爆棚”,这是用户创造内容的一大动力;另一类是到社区寻求购物帮助和指南,而当获得帮助完成购物之后,自然而然变成分享的角色;此外,“小红书”鼓励用户之间点赞、评论、关注、分享,试图用更强的社交关系提升平台粘性。
疯长基因二:电商模式无缝切换
“小红书”作为垂直社区,其细分领域与用户,决定了其转型电商是“水到渠成”是事情。人们在小红书里热烈地讨论“买什么”,“哪里买”,“多少钱才值得买”之后,自然会想到怎样才能买到这些产品。而福利社的上线,让用户完成从内容阅读到产品购买的一体化服务,换句话说,即在垂直的细分市场里提供消费场景。
当然,“小红书”平台内大量的UGC内容,也成为团队挖掘用户购买刚需的数据库。从中挖掘社区用户的关心品类,随后引进平台上销售,销售更加精准。
这些用户生产内容与数据,给了小红书“与天猫、京东做相同的事”的底气:跨境直采,入库自营。
此外,“小红书”从试水电商开始,一直采用“少量精品+提前预测+快速销售”的短平快打法,用最低的资金压力打通了社区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