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规划中关于就业的目标如今完成得怎么样了?“十三五”规划中与就业相关的部分有没有开始进行调研或者做前期准备?预计会有什么变化?跟新型城镇化相关的部分有没有体现?因为要发展中小城镇,还有控制特大城市人口,在这些方面与就业相关的有没有什么体现?谢谢。
2014-05-21 10:53:15
信长星:
这个问题问的很长远。第一个问题,“十二五”规划执行情况怎么样,我可以一句话告诉你,执行情况良好,高于预期目标。因为“十二五”规划我们年预期九百万人,这几年我们每年城镇新增就业都高于这个目标,我刚才已经罗列了这几年城镇新增就业的数据。还有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失业率,“十二五”规划的失业率是5%以内,我们这几年都远远低于这个数字。“十三五”规划以及你后面提的相关问题,现在我们还在进行前期的研究论证,还没有进入实质性的编制规划的阶段,所以相关问题还都在研究之中。
2014-05-21 10:53:50
香港有线电视记者:
最近几个月在东莞,还有上海有一些劳资纠纷,最后可能演变成一些暴力事件,想问一下,对这些劳资纠纷,你觉得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因为好象也比较多发生,在东莞那个最近几年是比较大型的罢工事件,你觉得有什么方法可以疏导这些工人的不满,还有对于他们老板的不信任?谢谢。
2014-05-21 10:54:48
信长星:
东莞这件事情已经基本得到妥善处理,在上个月已经公布了有关的解决方案,从5月1日起企业依法为员工足额缴费。对以前的欠费,职工本人有补缴意愿的,按实际金额相应补缴。包括公积金的问题也是这样处理的。据我了解的情况是足额缴存住房公积金,并根据员工意愿依法补缴。劳资纠纷现象应当说是很正常的现象,劳动关系是劳动双方之间因为利益的问题会产生一些纠纷和矛盾,基本的解决途径还是要依托当地,劳动纠纷的处理很重要,要及时调解,调解不成的就要仲裁。但是,要化解纠纷、减少纠纷,最根本的还是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不仅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利,也有利于保护劳动者的权利,更大层面讲也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劳动关系稳定,对社会和谐是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所以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有一句话,“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2014-05-21 10:55:18
新华社记者:
我这个问题非常现实,刚才您讲的米粉店的那个例子非常诱人,如果他开办米粉店失败了,谁来给他兜底?是政府呢还是他的父母?如果失败了,不但没有拉动就业,而且让他的家庭不是陷入更大的困境吗?
2014-05-21 11:00:36
信长星:
我刚才讲过,创业必然有失败有成功,没有众多的失败,托不出成功的。我们的目标是努力提高创业的成功率,减少失败。但是,一旦失败了,就要去面对。至于如何提高成功率,减少失败,主要是提高创业的能力,正视市场的风险,要做好市场的分析、预判,也要做好一旦失败怎么面对的心理准备。我想,一个不能正确面对创业失败的创业者,应当说不是一个成熟的创业者。
2014-05-21 11:01:06
新华社记者:
创业率大概有多少?
2014-05-21 11:01:56
信长星:
创业的比例统计上来不一样,大概1%左右,但是毕业之后过几年创业的人数会高于这个数。统计数据不太一样,我也不好说就认可哪个数。一般来说,创业比例大概1%左右。
2014-05-21 11:02:10
厦门卫视记者:
您提到用创业带动大学生就业的问题,但是我们在现实当中就会看到很多,为什么大学生去选择考公务员或者找国企和事业单位就业,而放弃创业,是因为很多条件限制他们,比如说他要在北京创业的话,可能自己开个小店,但是他进不了北京的户口了,有很多现实的问题会阻挡他创业的热情。我们有没有其他的一些鼓励他们创业的措施,比如说提供贷款,另外有没有配套的条件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来鼓励他们创业呢?比如怎么解决他们落户的问题,北京很难落户,到小地方创业很容易,一个北大的毕业生是考虑进国企或者公务员落户北京,还是来创业落户北京,有很多矛盾的问题,我想是很多大学生创业当中会遇到的难题。
2014-05-21 11:03:33
信长星:
你说的这个问题是现实问题。我们在相关政策中其实很明确,在省会城市和省会以下城市,落户已经放开,这个话反过来就意味着北京这样的城市落户没有完全放开,而且也难以放开。北京已经太大,现在的人口规模已经超出了承受能力,所以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不得不严格控制人口的规模,创业者到其他地方创业,户口是没有问题的。相关的部分,像小额贷款,场地的安排、税收的优惠等等方面,都有一系列的扶持政策。我也建议可以到当地的创业规划园做一些走访,实地看看,听听他们的情况。我也知道,每一个创业者,即便是个成功的创业者,他也有很多艰辛的故事。创业如果是那么容易,不经历艰辛,那么一帆风顺的话,我们的创业比例肯定不是1%了,那早就很高很高了,创业必然要有付出。
2014-05-21 11:04:07
北京电视台记者:
我有三个问题请问信部长。第一,国企的就业公平是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我们知道日前国办也就国企的公平问题发文,提到国企应该公开招聘,公示拟聘人员。但是大型的国企央企一些岗位世袭的问题依然存在,类似的诸多问题,在实施的公开招聘过程中肯定会有诸多的困难,我们如何保障公开招聘?第二,大学生就业难,其中很大原因是现在的企业用人成本非常高,所以他们倾向于用熟练的工种,不用新人,所以第一年就业是非常困难的,用人成本高其中包括很高比例的社保,我们国家在这个方面有没有新的举措来促进大学生第一年的就业?第三,现在也是很多大型的国企央企的就业门槛相对比较高,比如说只收重点大学的学生,比如说“985”、“211”,有人说这是一种公平的标准,也有人说这是一种就业的歧视,请问信部长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2014-05-21 11:06:40
信长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