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来自省内近百名妇科医生及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妇瘤科主任大卫·库什纳教授,齐聚浙江省中医院,用了一整天时间,交流“如何呵护女性生殖健康”。会上,浙江省中医院妇科主任蒋学禄教授送给女性朋友三句话:留意月经、少做人流、尽量顺产。人流、剖宫产都会伤害到子宫,增加患病的风险,而月经的变化可能是疾病的早期信号。
痛经,女人或多或少都经历过,轻的焐焐热水袋,躺躺可能也就过去了,严重的可能痛到休克。
蒋学禄教授说,有个患者,31岁,大半年前,因怀不上孩子来找她。患者子宫偏大,像怀孕50多天的女性子宫一样。质地比较硬,有不均匀回声。进一步检查发现,子宫内长了一颗腺肌瘤,2-3厘米大小,正是这颗瘤导致陈女士一直怀不上。
“女性的子宫分为三层,从里到外分别是内膜、肌肉、浆膜,子宫腺肌瘤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形成弥漫或局限性的病变。它只长不脱,会逐渐形成团块,从而导致子宫增大,月经量增多以及痛经。同时,它还会使子宫接受胚胎的能力下降(临床称为‘容受性’),即胚胎很难在子宫里‘安营扎寨’,即使怀上了,流产的几率也较高。”蒋教授说。
子宫腺肌瘤还有一个特点,边界不均匀,就像树根扎入土壤一样,很难完全切除。以前,对于这样已生育过的患者,若伴有严重的痛经,往往建议切除子宫,别无他法。对于没有生育过的,要在医生指导下,马上生育。完成生育后,再考虑子宫切除术。现在,临床上可通过中药、自凝刀等方法来治疗。
“对于有生育要求,且痛经不严重的女性,我们首选药物治疗,中药可以调节改善内分泌,缓解痛症、减少月经量,提高子宫接受胚胎的能力。”蒋教授说,已经完成生育的女性,腺肌瘤在2.5厘米-6厘米之间,非弥漫性的,可通过自凝刀来治疗,这是一种微创技术,即通过一种频率很高的交流电,经过阴道、宫颈等自然腔道,使病灶局部组织产生生物热效应,然后使病变组织发生凝固、变性和坏死,继而吸收或排出。整个过程有点像煮鸡蛋,通过高热把原来呈液体状的蛋清,变成固体。
子宫腺肌瘤已成为妇科常见病,好发于生育期女性。蒋教授说,可能与两个方面有关:第一,流产的次数多了;第二,剖宫产的几率高了,这两个手术多多少少都会造成子宫损伤,从而增加发病几率。
像上面提到的那位患者,两年前,就做过一次人流手术。她说,那时刚结婚没多久,工作还不稳定,房子也还没买好,意外怀孕后就去做了人流。那次人流后没多久,她就发现自己开始痛经了,她以前几乎没有痛经的,但她也没在意,每次痛的时候,就喝红糖水、焐热水袋。最近几个月,她需用靠吃止痛药才能缓解。要不是因为怀不上,她也还没有去医院看看的打算。
蒋教授提醒,人体好比精密的机械,容不得出一点点差错。痛经,以及月经其他情况改变,往往是提示机体出错的信号,却又最容易被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