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人看台湾》台湾零距离就在我身边(下)
2014-7-31(蔡茂/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在大陆时,我看过一篇文章,说日本人看问题不喜欢看光鲜亮丽的外表,喜欢深入内部,比如深入厨房、厕所,认为这里才是真实的生活,但这有时也会让人下不来台,像是大陆人所讲的促狭鬼,专门让人难堪。在内地,揭人短是不道德的,显得器量狭小,会招人记恨。我今天权当一回促狭鬼,对日本文化深有了解的台湾人不会骂我内心阴暗吧!但话又说回来,如果内心足够强大,又怎会害怕别人骂呢!
接受恭维不容批评
《菊花与剑》这本书在大陆很有名,学者们大都看过,作者曾用「自大又有礼」概括日本人的双重性格,在我看来,台湾人何尝不是!台湾人在大陆人面前总会有一种心理优势,但又对大陆取得的成就闭口不谈。大陆人并不讳言台湾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在与台湾人交流的时候,总会谈及大陆不足的地方,对在政界、工商界、学术界发生的丑恶现象,大陆人从来就不吝惜使用最严厉的词句去批评,毕竟「爱之深、责之切」嘛,为什么不可以呢!
对于台湾,大陆人从来不吝于给予溢美之词,好像要把台湾作为标竿去要求大陆,而台湾人对大陆人的恭维似乎也很受用,认为是理所当然。他们在接待大陆人时,虽然礼节上彬彬有礼,但容不得大陆人的批评,有人甚至会把对这种批评产生的不快溢于言表,似乎在心里讲:「你们也配!」。
我的朋友贾广惠老师是大陆有名的环保人士,他在台湾研修半年,刚回大陆没多久,他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今年三月,他在台北坐公交大巴,外面很冷,可车内还吹着冷气,趁着停车的间隙,他问司机可否关掉空调或者调高温度。台湾是讲民主的,司机马上回头问乘客,乘客大多反对,一位老人甚至冲着贾老师喊「干嘛要关」。贾老师给他解释,外面冷,不需要冷气,应该减少浪费,老人竟然不讲理地说:「嫌冷就多穿衣服呀!」还说了一些更难听的话。
令贾老师费解的是,下车时,老人主动向他道歉,说「太冲撞了」,但并不承认自己阻止关空调有什么不对。一副「虽然是我失礼了没错,但你凭什么批评我?」这就是台湾人的心理。如果认真观察一下,在台湾,浪费电的情况确实非常普遍,路灯很早就开了,天亮了也没有人关,空调过度使用,到处都有。感觉上台湾人离开空调似乎就无法生活,学生也是如此,吃不了一点苦,一进教室就开空调,有时甚至穿着羽绒衣吹冷气,离开教室也不关空调。
生活不再艰苦朴素
在大陆的学校,教室里很少安装空调,只装耗电比较少的风扇。对于办公室所用的空调,学校的后勤部门还做了一些具体的规定,比如室温在30℃以下,不准使用空调,夏天空调的最低温度不能低于26℃;一些政府部门与企业,也有类似规定,目的就是为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大陆人所讲的艰苦朴素,台湾人是不讲的,但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什么不可以讲?年经人受一点苦,对以后的人生更有帮助。有这样的说法:「夏练三伏,冬练三九」,身体经过「三伏」、「三九」的考验,会更强壮,这也是传统中国的教育理念,为什么不可以发扬呢?
在台湾看电视,我看到一些心胸狭隘的人讲,对大陆了解越多,就越讨厌他,这些话听来让有些人生气,实际上不值一驳。大陆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就是身在大陆,也未必能够走遍中国,俯察人文,身在台湾又能了解多少!我不会说对台湾了解越多,就越恨他,他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为什么要恨呢?
也有人担心,内地到台湾的人越来越多,台湾人会不会像部分香港人那样称大陆人为「蝗虫」呢!我想不会的,因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大多数台湾人会懂得这个道理的。即使全台湾人都到内地去,大陆人也不会叫台湾人「蝗虫」的,只会热情地称呼你们「台湾同胞」或「台湾朋友」,而且还会备上好酒好肉招待,内地美食共有八大菜系,不信您试试!(全文完)
Read more:
征文启事
《旺报》与大陆媒体合作,在两岸同步征文,开辟「大陆人看台湾」、「台湾人看大陆」栏目,欢迎读者透过亲身经历的小故事写出对「对岸」社会现象的感受与想法,以及深度的文化冲击与融合。「我身边的台湾人」、「我身边的大陆人」栏目则欢迎投稿与身边的对岸亲人、朋友或职场同事之间的故事。
来稿请寄tw@want-daily.com,勿一稿多投,本报有删修权。文章刊后奉酬,同时刊于中时电子报、旺e报、旺报博客,并收录于中时电子报数据库。大陆合作媒体亦会挑选转载,不另计酬。
于2014年7月1日后本版刊出文章,即入选为第六届两岸征文奖参赛作品,总奖金50万元新台币。青年是两岸的未来,自本届征文奖开始,特增列规定,28岁以下之两岸青年学生,应占得奖总名额半数以上。
Read more:?mod=view&aid=121355#ixzz39Iufu1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