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时间, 以13.56亿元获得影视公司票房第一,而去年票房第一的华谊兄弟则直接跌出前三,以5.41亿元的票房收入屈居第五,同比下跌近68%。
申银万国分析师张衡认为,影视业务将协同效应带动艺人经纪等其他业务的增长,华谊兄弟的募投项目实施有助提高精品影视作品产量,加速公司实现影视娱乐传媒集团的总体发展目标。
在竞争对手大力发展电影业务的同时,靠电影业务起家的华谊兄弟却要“去电影化”,自然令人不解。而且,华谊兄弟日前发布的2014年半年报业绩预告中,电影业务的表现也不容乐观。
华谊兄弟2014年半年报业绩预告,预计2014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07亿元至4.31亿元,同比增长仅1%至7%。这些并非来自电影主业,而是主要依靠出售贷款。
相对其他版块,华谊兄弟互联网业务虽然布局最晚,但成效显著。2010年通过入股掌趣科技涉足手机游戏行业。2013年,华谊兄弟以6.7亿元收购广州银汉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将互联网游戏纳入其产业链之中。王中军在采访中表示,进军游戏行业目的是完善产业链。另外,电影与游戏互动性非常强,都是具有超大想象空间的行业。
(责任编辑:DF145)
6月,华谊兄弟以2.66亿元收购在线票务网站卖座网布局O2O领域,成为公司面向互联网进行转型的动作之一;与腾讯合作推出的粉丝互动产品也将在近期面市,据悉该产品将以华谊兄弟丰富的娱乐资源、腾讯庞大的用户基数为优势,打造移动互联网时代全新粉丝经济模式。不难看出,除了备受关注的游戏外,O2O、粉丝经济也是华谊未来在互联网领域发力的重要方向。
从5月中旬以16.38亿元底价竞得深圳坪山三宗地,再到转让子公司49%的股权到PE公司,华谊兄弟在发展文化旅游地产上频频发力。6月底,由华谊兄弟与观澜湖地产共同开发的冯小刚电影公社正式对外营业,这是电影龙头企业华谊兄弟首个运营的文化旅游地产项目。此外,华谊兄弟还在苏州、深圳、上海等地在建或准备建设类似的地产项目。
“未来中国电影市场,可能近似美国六大制片公司竞争的格局,你赶我追,各领风骚一两年,没有绝对的老大,没有谁有绝对优势。”王中军坦言。
随着电影产业的逐渐壮大,除了原有的竞争对手博纳外,光线、乐视、万达等后来者迅速崛起,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开辟出自己的路径,占据一定市场地位,是华谊兄弟未来需要直面的挑战。
面临新挑战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些旅游地产项目确实为华谊兄弟带来了“名利双收”的效果。但文化旅游地产是把双刃剑,用好了可以帮助上市公司成功转型,用不好就会适得其反。尤其对于影视类公司来说,跨界投资地产本身就具有高风险性,若后期做不好风险控制,地产项目反而会成为不良资产,严重阻碍公司的未来发展。
据本报记者了解,去年以来,BAT总共发起了多起针对文化企业的投资、并购案例。其中,阿里巴巴动作最大,并购对象包括新浪微博、天天动听、华数传媒等;百度则先后投资YOKA时尚网、纵横中文网、PPS视频;腾讯的资本运作主要集中于游戏领域。
“BAT对于电影产业的冲击很明显,正利用流量改变客户习惯。以乐视为例,乐视有自己的网站、乐视TV和手机端软件,但是华谊兄弟没有,影迷要看华谊兄弟出的电影,大多数只能先去影院。所以,业界担心BAT把持用户入口。”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影视公司以前拍个好电影,只要在影院放映也许就可以赚钱,但现在很难说。
沈哲彦说,“华谊对主题公园十分重视是目前我国影视行业发展到现在的必然现象。长久以来,我国影视行业的衍生环节非常薄弱,票房、广告等收入占影视总收入的近80%,但这并非健康的发展状态。随着我国影视业发展程度的不断提高,影视衍生环节最为重要部分的主题公园自然会受到企业较多青睐。从目前来看,华谊已经率先布局更占优势。”
“影视产业变革刚刚起步,传统生产制作模式将随着大数据、互联网及电子商务发展呈现不一样的特点。只有主动适应并发现新模式或许能加速企业成长步伐。”艺恩咨询副总裁侯涛告诉本报记者,面对一些新领域,华谊需要储备新的管理团队及设计新的商业模式,这对华谊而言是挑战。
除电影、电视剧等为代表的传统业务外,华谊兄弟是国内影视公司中最早涉足实景娱乐行业的。王中军曾表示,电影加渠道加衍生品模式,将是华谊兄弟未来的发展重点。
“拍电影可能以后不是电影公司的专利了,互联网企业有自己的终端优势,另外相对于传统制作公司还有资本优势,利用这些优势可以招揽制作团队,因为这些制作团队还是根据市场和资本的聚合情况进行重新的组合。”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石川表示。
与此同时,华谊兄弟等影视公司还将面对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对于电影产业的冲击。
“华谊的核心竞争力是公司品牌以及制作能力(优秀编剧、导演、演员及项目把控、商业运营)。”艺恩咨询副总裁侯涛告诉本报记者,华谊全产业链的发展走在同类公司前列,无论是战略投资及财务投资都取得了一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