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文化需求猛增激发留学生投身影视业
分享到:
中国电影走出去不能只拿资本合作
高远认为,在中外交流日趋频繁的情况下,同时具备国内背景又具国际思维的留学生会在海内外影视行业体现出优势。
独特之处首先在于思维不同带来的理念差异。姜滢发现已有不少北美华人的作品立意更新颖、构造更大胆,甚至很多不错的题材是美国本土制作者难以想到的。
而在叶凌卉看来,差异带来的优势回到家乡一样成立,“生活在全世界最大的城市所锻炼的全球视野,对影视行业十分有用。众多的艺术展览、媒体资源以及各行业精英都能带来许多启发和机会,即使回国也继续发挥作用”。
何帆也觉得留学生的视角难能可贵,“在纽约可以方便观察各种生活,寻找各个族裔的演员。和世界各地的人合作可以碰撞出更多的火花。当回到国内,在海外的创作经历会让人以更独特的视角来看国内的故事,找到中间的精华,讲出不一样的感觉”。
除此之外,留学生的优势还源于更深层次的东西,即中国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以及中外影视合作的趋势。在何帆眼中,新一代中国影人相当多样化,没有前几代标签性的特征。他们的成长环境多样,有不同特长,加上欧美学校教授内容彼此各异,毕业后和当地及国内行业的接触程度更是千差万别。这种种的“不一样”能为蓬勃发展的中国电影提供多样活力,搭建起与欧美电影行业深度合作所需各个维度的桥梁。
高远目前忙于同海外团队在国内合作,他举例ILP目前制作的中法合拍片,编剧是留过学的中国人,契合国人思维的同时又掌握西方文化,公司成员大多掌握中法英3国语言方便沟通,ILP对中国国情和资源的掌握更满足了对方迫切进入中国的需求。
除了资本获利,高远觉得海外电影人的更大意义在于“取经”,这也符合整个中国影业亟需学习海外先进理念的大势,“中国电影行业仍缺乏好的理念和机制,走出去时应该多学习深层次的技术和经验,不能只拿资本和国外合作。这样,中国影业才能迎来不仅仅是票房的繁荣”。
编辑:葛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