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子会所良莠不齐 烟台成立母婴协会促监管
2014-07-25 10:24:01 来源:胶东在线
胶东在线网7月25日讯(记者 贾楚航 见习记者 张倩)马宝宝扎堆出生,引发了人们对月子会所的关注。这个自2012年才开始在烟台逐渐兴起的行业,今年迎来异常火爆的景象。目前烟台大大小小的月子会所已发展到13家,虽然目前有两家面临倒闭,但行业前景仍十分广阔。然而,作为一个新兴行业,由于准入门槛低、缺乏统一的行业规范及监管,整个市场隐忧频现。那么,准妈妈们在挑选月子会所时应注意哪些事项?记者持续跟踪寻找答案。
缺乏行业监管,服务质量堪忧
今年以来,家政市场的月嫂价格动辄七八千块钱,在高额薪酬诱惑下,很多农村妇女或下岗女工到一些所谓的培训机构,花上几百元钱,接受短期培训后,便摇身一变成了“高级月嫂”。这些“速成月嫂”或通过家政公司介绍入户侍服产妇,或到一些月子会所干起“临时工”。
然而,不少曾住过月子会所的妈妈反映,有的月子会所月嫂“很不专业”,“对孩子、产妇照顾不周”,还有的月嫂在服务时间和质量上投机取巧。另外,有的月子会所为节省开支,让月嫂“一对多”同时照顾几个孩子,统一托管,这种情形使孩子的健康受到很大威胁。更离谱的是,个别月子会所为了省钱,一不请专家二不请护士,使用的服务人员基本上是一些实习“月嫂”,连入户服务的经验都没有。
对此,紫桢国际月子会馆院长张永胜颇为忧心:“专业的月子会所应该是专业的医护团队,而不是普通的家政人员或者月嫂。”除了担任紫桢月子会馆的院长,其实张永胜还有另外诸多身份:国家高级妇幼健康管理师、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健康服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烟台母婴协会会长等。
针对当前烟台月子会所市场存在的问题,张永胜直言不讳:“月子会所是市场化需求的产物,能存在、发展就说明有市场。但是,这个行业能否更好地为市场服务,提供与高收费相符的高质量服务,还需要市场的检验,尤其需要行业良心。因此,作为一个前景广阔的行业,烟台的月子会所市场亟需规范,需要统一的行业监管和服务标准。”
看背景查证件,选择月子会所需谨慎
从2012年至今,短短两年间,烟台的月子会所从无到有,迅速发展到目前的13家。受利益驱动,一些其他行业的经营者也在摩拳擦掌,准备涉足。但是,记者从市工商部门了解到,目前烟台登记注册的月子会所大都以“家政服务业”为名,以“母婴护理”注册的,仅有紫桢国际月子会馆一家。
这也造成了当前烟台的月子会所主要分成两类:一类是有着专业的医疗团队,以著名妇幼健康管理师、妇产科专家、儿科专家、中医师、高级营养师、育婴专家、特级厨师、护士、母婴保健师(高级月嫂)、中医保健师、产后恢复调理师全程式陪护为依托的国际高端母婴健康护理机构;另一类是自己组建的非专业团队,以月嫂为主,会请医生定期会诊,基本服务到位,但缺乏专业保障。
那么,究竟该如何选择一家放心的月子会所呢?在张永胜看来,了解一家月子会所,首先要看其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是否有“母婴护理”、“婴儿早教”等项目。其次要看企业经营者即老板的身份及背景。“月子会所作为一个特殊行业,直接关系到女性及宝宝一生的健康,很多新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宝宝赢在人生的起跑线上,在经营理念上一定要遵循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就像医院一样,院长必须有一定的医学背景和从业经历”而目前从事月子会所经营者中,有医疗背景的只有两家。
“一定要多走几家实地考察,不仅要看月子会所的环境、饮食,还要看服务人员的组成,会所的经营状况,以及从业人员是否有国家卫生部等相关部门颁发的营养师、母婴保健师、月嫂等从业资格证。紫桢院长张永胜提醒说,“有一些会所会打出很多增值服务,准爸准妈们不要贪小便宜,到头来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一定要综合多方面因素再决定。”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刘梦雨
相关新闻
网民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