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束胸,解放乳房——妇女解放运动中,“天乳运动”是重要一环。但由于阻力过大,“天乳运动”是在革命语境下进行的。 所谓“天乳”,就是自然生长的乳房,有多大,就多大,不作人为的限制。但奇怪的是,历史上许多朝代都限制女子乳房生长。审美方面,古人以“丁香乳”为最美,以“大奶子”为丑陋;礼仪方面,女子不得使胸部凸显,必须用白布把胸部勒平,社会有意识地让乳房淡出视野,从而导致“金莲文化”盛行,男性视“小脚”为女子第一性特征。 《水浒传》中西门庆勾引潘金莲时,不去袭胸,而去捏脚,这说明早在北宋,女性乳房对男性的吸引力已输给了“小脚”,不但男人视“乳”无睹,文学作品也不太涉及,我查了一下,只有唐朝诗人韩偓笔涉乳房,宋朝号称拥有海量文人,面对美乳却集体无声,明朝出现了有大量性描写的《金瓶梅》,但作者宁可写下身的淫乱,也不写胸部的美丽。 其实女性胸部之美,具有崇高审美意义,西画中圣母玛丽亚的圣洁之乳,黄河母亲怀抱龙之传人深情喂乳的雕像,都表达了这种美。而袒胸露乳的女装,在盛唐时也曾磊落展示,可惜只是昙花一现,唐代晚期便不时兴了。宋元以后女性地位更低,渐渐被裹得严实。明清对妇女禁锢最狠,妇女们即使睡觉,也穿过膝长背心,尽量减少裸露,出门时须用布条把胸部缠平,号称“捆身子”,天天这样操持,不但很麻烦,心里也憋屈。 到了民国初年,不用白布条了,一种由“捆身子”演变而来俗称“小马甲”的内衣出现了,形似小坎肩,前片缀密纽,穿的时候,往上一套,比白布缠来缠去省事。上海锦江饭店创办人董竹君对这种小马甲有论述:“我十五六岁时,穿的是一件灰色无花的绸面灰鼠皮袄,一件紧胸的布背心,因当时女孩子都要把胸部捆得紧紧的。”(引自《我的一个世纪》)董女士生于1900年,十五六岁时也就是1916年前后,中华民国已成立好几年了,但城市女子还在束胸,农村妇女就更不用说了。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洋装成为时尚,知识女性开始模仿西洋女子束腰凸胸提臀的样子,穿起文明新装。而这种服装容易使胸部彰显,卫道士们便批评起来,一些地方马上下令拘禁这些“露肉”女郎,怪她们“有伤风化”。 当时解放乳房颇有阻力,对这一点,“天乳运动”中最出名的卫清芬深有体会:“我比其他女孩子发育得早,打十五岁起,我妈就给我束胸,用一根花布条子,缠了一圈又一圈——怎么能不疼呢?有时疼得腰也直不起来。”1924年她出嫁时,大城市新潮女子已开始放胸了,扔掉缠乳布条,不穿内衣,让乳房自由呼吸,自主生长。但卫清芬的公公是个封建保守的人,对媳妇束胸管得严,不时叮嘱儿子要严加管教。 1927年,国民政府倡导“天乳”,反对束胸,对不执行放乳政策的要进行罚款。卫清芬大着胆子扔了束胸带子——那时还没有胸罩,要么束胸,要么就光着身子穿一件衣裳,抢眼得很。刚好又被她公公看到了,立马将卫清芬的丈夫叫到正房里训了一顿。卫清芬才放了几天的天乳,又束了起来,上街时被女警察罚了50块大洋。公公起初嘴还硬:“罚就罚,我还出不起这钱?”一日,妇女组织上门来检查,发现她还束胸,又罚50块大洋。这下,公公心疼起钱来,再也不过问儿媳束胸不束胸了(引自《追逐的狂潮》)。 那么,政府后来为啥支持“天乳运动”呢?这得感谢胡适先生。胡适把“乳房”与“政治”挂钩,演讲时大声疾呼:“女性作为母亲,必须有健康丰满的‘大奶奶’,才能哺育出体格强健的后代,民族才有希望!”他的号召力蛮大,引起了连锁反应。1927年武汉三八妇女节游行,有女性赤身裸体冲进游行队伍,高呼:“中国妇女解放万岁!”她们控诉束胸的痛苦:“缠着我们妇女的肉体和灵魂……男人没有束胸,我们为什么要束胸?”新闻舆论马上支持妇女行动,并强调了“天乳运动”的重要性,发出了“民族解放,应先从解放(束缚女性胸部的)小马甲做起”的呼声。 于是在1927年7月,广东省政府率先发起“天乳运动”,“限三个月内所有全省女子,一律禁止束胸……倘逾限仍有束胸,一经查确,即处以五十元以上之罚金”。接着全国都禁止束胸,“天乳运动”终于取得了胜利,妇女解放向前迈了一步。(孙钦良) 请看下篇:《我们要解放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