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琼中‘三月三’调动全民积极性,民族文化得到全县域的发扬,但只是做到了‘广’,‘专’还不够。”龙朝雄介绍,琼中有黎族、苗族、壮族、汉族等,有时候,一支竹竿舞,好几个民族一起跳,其乐融融。湾岭镇一带汉族较多,但大家都积极参与“三月三”的各项活动。这些都说明民族文化已经走向了交融。龙朝雄认为,那些最纯粹、最原始的民族特质,只能通过博物馆的形式进行保留,琼中除了建成的县级博物馆,已增加了4间乡村博物室。
“我们无法阻挡文化最初的特质逐渐消亡,那么传统与现代的界限在哪里?”正在研究该课题的海南省民族协会副会长王建成建议,可以通过旅游来讲述和追忆最初的文化特质。如旅游项目中,安排游客体验纯正的“三月三”习俗,一边吃三色饭,一边听从习俗讲解等。
对于如何解决“三月三”营根镇上压力繁重的食宿问题,邓开扬认为,应该加快发展县城周边的全域旅游,增强接待能力。当周边村庄的民宿带动起来时,不仅可以满足游客的需求,还能在“三月三”促进本县村民本地旅游。此外,今年“三月三”,琼中特别设立了什运、上安、红毛、长征分会场以分流人流。从3月26日至4月21日,分别在什运乡(番道村)、上安乡政府广场、红毛镇(什寒村)、云湖休闲农庄,组织黎族苗族传统文化、民间体育、黎族苗族民歌展演、土特产品展销等活动。
“三月三”如何越办越好?琼中各职能部门负责人表示将广开思路,好好珍惜这个全县人民寄予厚望的品牌。
(本报营根4月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