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市由牛转熊之际,不少布局二级市场的私募管理人正收缩战线,做好了“过冬御寒”的准备。不过,当下专注于新三板市场的私募管理人心态则似乎仍处于“盛夏”,尽管他们大多尚未盈利,仍处于跑马圈地阶段,但其操作更为激进。
据业内人士透露,不少激进的基金管理人,为扩大新三板市场份额,早在去年年底,就制定了疯狂的扩张计划,并大肆招兵买马,希望在2016年将专职投资团队扩大至100人,涵盖TMT、医药、消费、能源、先进制造等五大行业。
“尽管我们现在还没有盈利,但我们在投资股份数量和投资金额上,已经领先同行,且有几家公司已列入IPO名单。”某布局新三板市场的基金管理人称,他们现在的工作激情十分高涨,全然没有二级市场的熊市思维。
不过,面对7000多家新三板公司,如何从中沙里淘金十分考验各路资本管理人的“慧眼”。格上理财研究中心研究员王燕娱就提醒称,新三板企业良莠不齐,布局新三板仍需慎重选择,严控风险。
诺亚财富CEO汪静波的建议是“投资消费升级”,即投资“亿级”中产阶层。因为,他们对高品质商品、消费环境、购物体验的提升,使得品牌消费成为中产阶层消费的主体需求。
对于新三板的投资机会,九泰投资总经理卢伟忠给出了两个标准:一是寻找存在制度性套利机会的企业,如有望进入创新层或者转板IPO的企业;二是从竞争不充分的行业中挖掘有较好成长空间的成长导向型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