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征:任何行业火了,都会有人进来挣快钱,电影行业也一样。火热建影院不是今天才出现的现象,早在2010 年《阿凡达》在中国上映的时候就开始了。最早大家关注电影行业也是从《阿凡达》开始,从那时候前赴后继进来很多热钱,只不过最近一波是因为现在其他产业比如制造业困难一些,面临改革或者重组,钱没有什么出处,于是就又往这个行业涌。但影院作为终端是为人服务的,人是会用脚投票的。挣快钱有可能会盲目降低设备和装修成本,牺牲服务质量。这几年我们也看到每年都会有新公司进来挣快钱,但这个行业不像外界想象的那么容易,里面有不少技术含量。比如,影院设计应该是梯形或扇形
的,但有的影院做出过四方形,银幕都不知道挂哪面墙上。影院的每层台阶是不一样高的,每个台阶高度是根据眼睛看到画框银幕中心点的三角函数算出来的,我们见过有的影院椅子的高差是算出来的,但每层台阶做成一样高,人走上去再走到椅子那里,会踏低或踏高一下,容易绊倒。标准影院层高至少8
米,柱子至少12 米,很多热钱是不管这些的。热钱进来,只要有块地,以前做电玩的、或者原来做百货、餐饮的都改造成电影院,层高等都不够,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影院所有厅特别小,只有四、五十个座位。我们见过洗浴中心、健身房改造的影院,影院建好以后,还向别人打听电影从哪儿来的,才知道还要加入院线,也不懂票房分成,总之这里面确实存在不正规的地方。
每经影视:目前电影院的收入主要依靠票房,在地租等成本升高的情况下,一些影院出现偷票房的丑闻,这是不是一种恶性循环?良心经营影院的人有没有想过用什么办法来抵制这种现象?
邵征:偷票房的现象通过看产业报告更加明显,有的影院一年就几十万最多也就200 万元的收入,这根本不够付人工水电,可为什么还活着呢?但经营影院的人没有办法来抵制这个现象。我是老实做经营的,你偷票房,我没法管你。只有两方面去做,一是片方抵制,如果你偷了我的票房,下一步电影不给你放,我觉得这是对的;第二是监管部门来查,有更加严厉的实质性的惩罚措施。这个行业需要更加规范化,否则就成劣币驱除良币了。这不光对诚信经营的影院不公平,对上游制片公司也不公平,像导演、演员辛苦拍电影,最后票房却被偷走。
每经影视:在美国的影院经营收入中,票房占比没有中国那么高,未来中国的电影院发展,除了票房,还有拓展盈利的渠道吗?
邵征:中国影院的收入未来主要还是依靠票房。我们的影院跟美国不一样,美国不少影院是独立的,单独的建筑物,餐饮、商业等跟电影院不在一个空间里,不像目前中国的影院大多所处的位置都是商场里面,卖品竞争会比较激烈,而且美国影院的限制没那么多,甚至可以卖酒。影院的收入结构也跟当地的观影习惯有关,印度影院的餐饮卖品占比高,因为印度宝莱坞电影是有中场休息的,即便是好莱坞电影去了印度,片长只有90 分钟中间也需要切断,这是观影习惯。美国电影不到一半收入来自电影票房,其他包括线上、DVD 等销售,美国版权保护制度完善,监管严格,大的电影制片公司都有片库,几十年后看片依然可以分钱。而目前国内电影生产成本越来越高,动辄上亿,甚至几亿,主创人员成本也高,后期的视效制作花钱很多,但90%~95%以上的投入需要从影院回收,制片公司的压力自然很大。
解析:人才需时间培养,砸上亿的钱也不能立马催生
每经影视:院线龙头万达已切入电影中上游领域,做电影投资、发行,卢米埃在这方面会有动作吗?院线与制片、发行连成一线,业内人士认为可能产生排片垄断,您怎么看这种现象?
邵征:前面说到行业涌来热钱,每个行业热的时候都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每个人都要做产业链,打通上下游,肯定是有难度的。根据我们团队的资源和能力,我们还是会选择专注影院发展。从整个行业现象看,反垄断是很有必要的。美国当时出“派拉蒙法”也是有针对性的,不是拍脑袋决定,毕竟上下游合
在一起难免有弊端。这也是监管机构需要考虑的,因为终端不可能无限制增长,会在一个量级停下来。如果是只有几家独大,对这个行业肯定不好,一定还是有独立制片、中小成本的制片,不可能都去打通上下游、做生态圈的,我想一定是百花齐放。
每经影视:资本青睐影视,电影行业出现了不少有别于传统的新玩法,比如保底发行、票房资产证券化,您在投行工作多年,是金融专家,在您看来这对电影产业发展到底是好还是坏?
邵征:太阳底下无新事,很多创新其实在以前就出现过,只是现场采用了不同的包装形式或载体,电影这个行业实际上是很小的行业,今年达到预期目标也就是600 亿元票房,这不是一个很大的数字,这么多钱愿意进来,说明行业有发展前途,这是很好的。就行业下游来说,影院有稳定的现金流,目前来讲有增长有盈利,从投资回报角度讲是可以做个预测模型算出来的,但电影制作是算不出来的,美国也很
少有独立的制片公司上市,今年做《敢死队》挣多少钱,明年做《敢死队2》就能比今年多30%?这可真不一定。上游制作跟金融是完全相反的概念,金融是希望有稳定预期,有增长的,有盈利的,投资方
需要知道风险在哪里。电影是创作,一定是拿出新的东西,大家没见过的,才愿意来看,新的东西大家是否一定能接受,不是模型能算出来的。即便在美国,大的几家电影制片公司基本是大的上市公司里面的一部分,唯一从制片起源直到现在还独立着的就是迪士尼,但它业务早就多元化了,制片收入比例也不高。而且美国电影制片公司是在版权保护下,多年积累片库数量大,而且可以不断产生收入,米老鼠、唐老鸭现在还在挣钱,我们上游的公司一般这几年拍的片子加起来数量本身就不大,而且基本这些片库都不再赚钱了。任何其他金融形式来做这个行业的话,如果没有可以预期的现金流,投机成分就很高了,所有现在包装的金融产品无非就是一部电影、几部电影的票房做保底分成,承诺回报,但电影是否有这样的票房,是很难预测的。
每经影视:以前中国电影是制片抱着剧本找钱,现在电影行业不缺钱了,但资金有了并非一定会推动行业良性向上发展,对比您熟悉的美国电影工业,您认为中国电影需要努力发展的根本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