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坚持非商业街拍的摄影师不多。如果拥有优质器材和专业技术的行业人不能从街拍中得到商业报酬,通常很难坚持下去。”滚叔习惯将非商业和商业推广街拍分开呈现:“标明推广字样,你可以选择不看,就像是电视上的广告一样。”
全世界都在拍
每年他都会去国外时装周拍摄,和海外同行接触后发现,街拍摄影师大致分为三类:杂志员工、自媒体以及受品牌邀请前来的自由摄影师。其中的第二类卧虎藏龙, 例如Tommy Ton、Scott Schuman、Garance Doré。他们拍摄时倾向于不干扰法,不会请被拍对象停一停、站一站,“很多人不以全身为主,而是细节,提前替粉丝筛选出亮点”。
时装周期间的街拍
Cosmo Chan还记得那年秋天看到的一篇有关Scott Schuman的新闻报道,“文章非常系统地写了他怎么拍,通过哪些渠道赚钱”,大家慢慢意识到街拍的盈利性。当时,他进入P1还不到半年,每天和十来位同事一起上街抓人街拍。一段时间下来,他对上海各个地区的目标人群有了明晰划分,例如安福路主要拍摄老外;要找商务精英的话可以考虑去恒隆广场、梅陇镇或静安嘉里中心;富民路一带的潮人比较多,他们喜欢逛那里的Nike Lab、Vans、栋梁……
“街拍门槛并不高,现在大家都在喊全民单反,重要的还是个人审美和想法。”Cosmo跟拍了几季上海时装周后发现“同事”人数不断增加,有些是大学生,另一些来自摄影家协会。
街拍细节
平台上的摄影师们通过微博、微信,以及积攒下来的客户自立门户,独立承接有偿街拍工作。例如Cosmo Chan离开后做起自由摄影师;又好比张佳音,他在2012年推出了个人街拍博客ShanghaiExpress。很多出现在镜头里的人物来头都不小,比如Anna Dello Russo、叶子、吕燕、杜鹃。Prada、Louis Vuitton、MO&Co.等品牌先后递来橄榄枝,ELLE、GQ、Grazia等时装杂志也与张佳音有过街拍合作。
“街拍虽然是从新兴媒体发展出来的一种形式,但制造出的氛围平易近人,传递的信息也是很容易接收。”他在解释街拍在中国受欢迎的原因时说道,“和传统媒体之间的关系也相当密切,尤其是与明星之间的合作。观众和读者很愿意看到明星在生活中的样子,即使是制造出来的。”
姚晨
姚晨前段时间拍的“百日炫腹记”恐怕就是最好的例子。怀孕7个多月的姚晨在造型师Lucia Liu打造下,接连拍了好几波街拍:运动、逛街、吃火锅……当然,在你被正能量所包围时,也很难遗漏出镜的时尚品牌们,譬如La Perla内衣、Fendi手袋、Jimmy Choo平底鞋。
很多时尚品牌的露出并非无缘无故,它们的出现带有某种合作关系。时尚品牌投放街拍与媒体大环境密不可分。以往投在平面媒体上的预算越来越多地被平移去了数字媒体和社交媒体。
“奢侈品牌日常大片还是会请明星,但一些推广活动有时会找时尚博主。”一位专门从事数字市场营销人员说,“一些起步早的品牌三年前就开始做街拍,随后根据效果加大投放力度。”在甄选博主时,大多奢侈品牌会从博主自身形象、过往合作品牌和影响力方面做出综合考量,所看中的不光是其内容,更重要的是微博或微信上既有的粉丝流量。
对于杂志而言,街拍其实只是外拍的一种延展。区别在于编辑向品牌借衣服时不太会选择过于夸张的走秀款,以避免和读者产生距离。模特可能正过马路,或者点咖啡,甚至在抠指甲,那些夸张摆拍动作几无生存空间。但除此之外,拍片该有的设备与步骤基本不缺,反光板、灯、化妆、修片......“近几年彩妆也 开始做街拍,其实也就是换了一个场景。”时常与时尚杂志合作的彩妆师Michelle Li说:“整个时装界流行趋势就是自然,彩妆街拍的出现也是顺理成章。”
如果要论街拍的未来走向,有些摄影师提到了视频。“一些微信公众号街拍时会拍一些花絮,剪成一条几十秒的视频。”Cosmo Chan说:“我之前一些朋友就转去拍视频,累都累,但赚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