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尹楠的印象里,2009年初,济南的连锁理发店突然多了起来,从2010年到2012年,美宣、卡迪堡、飘丝坊等连锁店快速成长,多的开到了30家店,少的也会有近10家。尹楠后来也入行连锁理发店,“2008年之前,美发店拼的是技术和美感,到了2012年,就开始拼连锁了。”
济南的美发店在经过了2012年的鼎盛时期后,开始走向下坡路。山东省美发美容行业协会会长孙明说,去年美发店的数量同比前年减少20%,“济南理发一条街”朝山街,美发店的数量也比2012年减少三分之一左右。
“美发行业的门槛太低了。”孙明说,现在每个小区至少会有一家美发店,数量的激增加上行业规范程度不高,为了抢夺客户商家打起价格战,部分理发店出现亏损。
理发店逐渐减少,工作室渐成主流
今年5月份,尹楠在连锁店干了八年多后辞职,自己和两个同行在宽厚里开起了美发工作室。这跟街边的门头店不同,工作室在一家商业街的二楼,不是特别显眼。工作室装修简单,更多了一些文艺范,淡化了原来的商业气息。
尹楠说,工作室基本不接流动客人,主要是原来积累的回头客。发型师对顾客的情况会更熟悉,满足顾客“私人定制”般的高端服务。“工作室租金比街边店少20%左右,助理人员也少了一些,不设收银员,顾客网上结账。”
“现在只能通过更好的品质和服务来留住客人,做好口碑,如果没有这些,工作室也很难生存。”尹楠说。
宽厚里现在有四五家美发工作室,规模从30多平到100平不等。工作室的老板多在美发行业干了至少10年左右,熟悉行业,并且有自己固定的客户。
转型开工作室的还有传统的老字号,邢念社说,公务员、老师、大公司职员的发型设计都是他们擅长的,基于此,他们也在龙奥大厦等机关单位和写字楼内设立了服务部,尝试着进一步拓展市场。
刘春生说,近两年,为了规范经营,理发行业开始整合,理发店的数量和规模都在逐渐减少,未来工作室也将成为新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