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着过着,2016就只剩下20%了,电影市场也即将失去最后一个有利的档期。在这个收尾的阶段,各大卫视以放手一搏的姿态,再度推出了几档新节目,希望在最后热一把,弄一个爆款出来。
的确,纵观今年的综艺节目,虽然数量上有了跳跃式的发展,但是爆款节目却一个都没有,着实有些尴尬。在外因和内因的双重压力下,综艺似乎真的走到了山穷水尽处。
「限娱令」下的中国综艺
自2012年「限娱令」发布后,同质节目锐减,很多电视人不得不另辟蹊径寻找新的综艺节目模式,在「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火了后,引进国外节目模式成了中国综艺的主流。
这其中原因,一是因为当时国内的娱乐市场还不成熟,这种新奇的节目很容易获得大众的好感与支持;二是因为创新真的很难;三是因为人家在国外已经有了成功的案例,嫁接来中国可以很快收获果实。
对此,从深圳卫视离职自办日月星光传媒的易骅曾有一番解释:「去电视台交提案有两个感受:一是曾经在海外成功的模式获批比较容易,二是执行的过程中没有成功先例来改造的原创,过程非常非常艰难。模式节目一放PPT,把海外的数据一说就很容易得到认可,但如果你是拿着原创模式,在日理万机的卫视总监面前,用短短10分钟抓住他的心,难度太大了。」
而这些外来节目也确实受欢迎,并对国内的综艺节目带来了很多改变:「我是歌手」颠覆了传统的选秀;「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引领了明星户外...而随着「爸爸去哪儿」这样的节目火起来后,综艺制作人意识到,相比以前的访谈、表演等娱乐形式,观众对明星的「私生活」、日常表现等更加感兴趣,所以在那之后,越来越多的明星被邀请参加综艺节目,这些明星中既有小鲜肉,也有刘嘉玲、林青霞等老资格演艺人。
这两年的综艺,可以说是国外依仗先行优势领导国内,在「玩」的目的和意义上进行着全方位的指导,就像是在炫耀武力一样。
但是,又一次的「限娱令」来了。今年6月,广电总局下发了一份文件—「关于大力推动广播电视节目自主创新工作的通知」。「同一档真人秀节目,原则上一年内只播出一季」,「黄金档引进节目每年不得超过两档」,「每年新引进节目不超过一档」,「中外联合开发必须中方取得完全知识产权」...种种严苛的条件,意味着国内综艺再想购买国外节目版权是难上加难。
这份文件对综艺带来的影响很明显,它给越走远远、越走越难的中国综艺再加了一道紧紧的缰绳。广电总局的这个决定,好的影响在于能促进国内自主创新节目的出现,摆脱对外的依赖,还有就是敲打敲打综艺制作人。
现在的综艺节目太多,但是模式就那么几种,同质化已经到了谁都认不出谁的地步,不提醒一下,真不能想象明年的综艺会出现什么状况。
坏的影响在于,在没有过渡、国内创新乏力的情况下,综艺制作人很难在短时间探索出出路。不过,长久看来利还是大于弊,这个领域内不缺钱,中国也不缺人,这一批人不行还有下一批,不逼一下总有人抱着侥幸心理,但是如果放任,等真的「上瘾」了很难保证不会出现什么乱子。
过度消费下的无人可用
前文说到了明星综艺越来越多,在数量庞大的竞争对手的压力下,制作方对明星资源的挖掘也越来越接近干涸,赵雅芝、刘嘉玲、林青霞...但凡有名气的几乎都被邀请过,不知未来会不会出现工作人员搀扶着明星参加综艺节目的盛况。
究其原因,是一些当红的明星被过度消费,比如薛之谦和大张伟,参加的综艺节目太多,看这个电视台有你,换个台还有你,一张脸出现太多次,观众都有了审美疲劳。在模式没有办法改变的情况下,只能去找新面孔,年青一代的找不到了就去找老一代的,明星找不到了就去找网红,节目可以做不到最好,但是一定得有人来看。
有的人会问,才艺选秀节目呢?也是一样,很早就有媒体曝光过,有的选手参加多个节目混脸熟。有人曾直言,选秀节目的出现已经超过了人才培养的速度,国内之前积累的选秀资源几乎被一网打尽。
在这样的情况下,韩星、喜剧人、体育运动员同样被拉进了这个圈子。韩星就不说了,像宋小宝、岳云鹏、贾玲等喜剧人也成了综艺节目中的常客,但是这些人在喜剧综艺之外,很难成为节目中的扛旗手,而且,喜剧人做「包袱」也是需要积累的,不是每个人都一身笑点。
今年综艺与往年不同的是,越来越多的运动员成为综艺的吸引点,尤其是在里约奥运之后,像傅园慧、张继科都已参加或将参加综艺节目。然而,他们终是体育人,前一段日子,在国际泳联短池游泳世界杯北京站比赛中,傅园慧惨遭「滑铁卢」,引起了大众的质疑。她本人也承认:「上综艺节目特别累,虽然训练也累,但感觉不一样。我还是适合在水里。」
当这些运动员回归体育接受训练的时候,综艺节目又该去找什么人呢?
晦暗中的光亮
还是那句话,综艺领域不缺钱,九月底,传出了华为独家冠名原创音乐圆梦节目「声音的战争」的消息,随着国内几大科技巨头纷纷入局,带来的是资金的涌动。然而,现在的综艺真的是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
当然,现实也没有说的那么不堪,东方卫视就在喜剧综艺上下了苦功夫,前有「生活大爆笑」和「笑傲江湖」,后有「欢乐喜剧人」和「笑傲帮」,东方卫视确实在这类型的综艺上有所作为,让业界看到了喜剧综艺的潜力。
不过,现在大多数的综艺都缺乏本土特点,前进动力不足,在综艺的前途上,还是按鲁迅说的,要「不吝以最坏的眼光」。中国的文化很深厚,群众的口味也很多,不破不立,还是希望能够出现有中国特点的爆款节目。
「娱乐调查局」新锐娱乐产业媒体,聚焦影视、游戏、网娱、IP、VR、动漫、音乐等泛娱乐产业资讯,并提供各种衍生服务。
娱乐调查局
你的过去我不愿过问
那是你的事情
你的未来我希望参与
这是我的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