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各种武术流派也因此应运而生,出现了“十八般武艺”,且各具地域特色。既有“南拳”和“北腿”之分,也有“内家”与“外家”之别。如今深受习武之人推崇的少林、武当、峨眉等三大武术流派均是在明朝时成熟起来的,如少林武术,当时即已天下无双,明谢肇淛《五杂俎·人部》称:“河南少林寺拳法,天下所无,其僧游方者皆敌数十人。”
清朝的“禁教不禁拳”政策更将习武风尚推到了极点。据《义和团档案史料》,光绪二十六年四月,直隶总督荣禄在奏折中曾写道:“良民农隙讲武,练习拳棒,自卫身家,原为例所不禁。”
清朝“不禁拳”的本义并非出于“增强人民体质”的考虑,而是为“御侮”和“防贼”,但客观上却推动了习武健身运动的发展,现代最为流行、广受欢迎的“太极拳”就是清朝时出现的。
这股“习武”之风,一直影响到今天民间的健身风尚。值得注意的是,在习武的同时,明清人还爱“练功”健身,西方人称中国武术为“中国功夫”,便与此有关。 (据《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