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l:,id:0
叶祝颐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部署推动健身休闲产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意见指出,到2025年,中国健身休闲产业总规模将达到3万亿元。(10月31日新华网)
事实上,不仅中央在推进国民健身休闲的顶层制度设计,地方政府也在行动:推动带薪休假制度落实,充实健身休闲设施,推广健身运动……
但是在我看来,国民健身休闲计划能否顺利推动,不仅在于主要受三个因素制约。一是积极营造国民健身休闲的社会氛围,二是民众有闲暇时间去健身休闲。三是健身休闲产品放下高贵身段,走向平民化,让普通公众具备健身休闲消费的经济承受能力。对于第一点,中央、地方政府与媒体都在积极努力营造氛围,创造条件,让人心生期待。难点在第二点与第三点。也就是广大民众要有闲有钱。
先说第二点,此前国务院出台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提出了2020年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基本落实的具体目标。并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引导职工灵活安排全年休假时间,高校灵活调整寒、暑假时间,地方探索中小学放春假或秋假。这些都有助于保障国民健身休闲时间,国民错峰休假也有利于缓解黄金周游客井喷的尴尬局面。问题是,公众对带薪年休假十分期待,关于带薪年休假,《劳动法》、《劳动合同法》、《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等多部法律法规已有规定。《纲要》却提出2020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基本落实,让人感到遗憾。法律已经规定的带薪年休假为何要让人继续等待,而且还是“基本落实”?为何没有强制落实带薪年休假的顶层制度设计?旅游休闲尚未落实,健身休闲能否兑现,还有待观察和验证。
再说第三点,尽管广场舞等健身项目发展如火如荼,但是由于没有专门活动场地,也带来一些扰民困扰。更重要的是,有闲暇跳广场舞的多是老头老太,广大亟需健身锻炼、休闲娱乐的中青年人忙于工作,忙于养家糊口,根本没有精力也没有闲情逸致去健身休闲。至于健身房,一来消费价格不菲,普通工薪阶层消费不起;二来健身会所良莠不齐,健身安全质量没有保障。校园健身设施固然不少,但是出于安全和维护成本、管理难度考虑,好多学校不愿意敞开大门接纳社会健身爱好者。
因此,要顺利推进健身休闲事业,除了制度保证、营造舆论氛围以外,需要执法部门提高执行力,把沉甸甸的带薪年休假民意变成现实;需要地方政府加大民生投入,扶持健身休闲产业,让老百姓有钱有闲有场地去强健体魄、放松身心。
[责任编辑:yfs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