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谭先杰 ◎中国妇女出版社 ◎2016年7月出版
从自然生理的角度看,月经是受孕失败的结果,是成熟卵子小姐被精子先生放了鸽子的表现
“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月事”即月经,也有叫“大姨妈”或者“老朋友”的。一个健康女性,每月都会出现1次3~7天的阴道出血(其实是子宫出血),这种周期性阴道出血就是月经。月经是女性特殊的生理现象,也是女性生殖器官发育成熟的重要标志。
“月经”是医学专有名词,民间对这一生理现象的称呼五花八门:有通俗地喊“大姨妈”的,有亲切地叫“老朋友”的,还有文绉绉称“月事”或“信事”的……无论称呼如何,它都是女性特有的生理现象,也是女性生殖器官发育成熟的标志,是子宫和卵巢具有功能的表现,提示其有自然生育的能力。
为什么会出现月经呢?这还得从前面提到的子宫和卵巢的功能说起。正常女性一生全部的卵细胞在胎儿期就已生成,有几十万个始基卵泡。在女性生长发育过程中,多数始基卵泡夭折,仅有少数卵泡能够幸存到青春期。在下丘脑的控制下,脑垂体前叶分泌某种激素(促卵泡激素)促使卵泡发育成熟,并合成分泌雌激素。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子宫内膜开始增殖,在排卵前1~2天促卵泡素的分泌和黄体生成素的分泌都出现高峰。随即雌激素水平开始下降,卵泡成熟并排卵。排卵后,在孕激素的作用下,增殖期子宫内膜转变为分泌期子宫内膜,更为蓬松,为受精卵前来安家落户做好准备。
如果排出的卵子能够得到精子的求爱并受孕形成受精卵,就会继续发育成胚胎、胎儿,直到分娩;如果卵子没有受孕,黄体就开始萎缩,孕激素和雌激素的分泌也迅速减少,子宫内膜突然失去这两种激素的支持,血管就会收缩,导致子宫内膜萎缩、坏死而脱落,引起出血。血液与脱落的子宫内膜自阴道排出,就是我们所说的“月经”。
从自然生理的角度看,月经是受孕失败的结果,是成熟卵子小姐被精子先生放了鸽子的表现。然而,为了种族的繁衍,卵巢和子宫是坚强的。即使屡败,子宫内膜也总是未雨绸缪,为每一次可能的受孕做好准备。卵巢内的卵泡也开始发育,进入下一个月经周期。周而复始,渐成规律。
正常的月经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出血的第1天为月经周期的开始,两次月经第1天的时间间隔称为“1个月经周期”。月经周期平均为28天,但提前7天或延后7天,只要一直规律,尤其是能生小孩,几乎都可以认为是正常的。至于月经周期的28天以及后面讲到的怀孕的每一个月也以28天计算,我就想到了农历、月历、天上28个星宿,等等。可不可以用中国古代研究数字的巨作《易经》来研究与月经相关的疾病呢?如果有了足够的时间和积淀,也许可以写一本《易经与月经》,一定畅销。(连载六)
责任编辑:李墨涵(EN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