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锅卧具120斤,缠在一起,想拽出来抖开着实需要力气。
头顶上方是150摄氏度的蒸气管道,沈福梅脸上的汗从没干过。
折叠——每天要重复至少6000次。
将码放一人多高的干净卧具送往净品库。
在一个500多平方米的洗涤车间,伴随着隆隆的洗衣机响声,20多名女工汗流浃背地忙碌着。7台大型洗衣机,5台高温烫平机,让这个车间变成了一个大“蒸炉”。墙上温度计的指针直指48℃,湿热的蒸汽四处弥漫着,即便是站着不动,不断渗出的汗水也会浸湿衣服。
这里是呼和浩特铁路局包头客运段呼和洗涤车间。
每天早晨7点半,女工们开始清洗北京、西安、满洲里、额济纳等方向旅客列车上换下的床单、被套等10余种卧具,直至晚上10点。车间长年在40℃以上,宛如“桑拿房”。“一天下来能喝十来杯水,可极少上厕所,水都变成汗蒸发了。”
今年36岁的沈福梅已经在洗涤岗位干了10年。在熨烫机边,她单调地重复着同一个动作:两手抻直被套,放入熨烫机,待烘干后抽出折叠好,每天要反复几千遍。“一忙就是一整天,晚上回家后,我累得连胳膊都抬不起来,根本没时间给孩子做顿像样的饭菜。孩子放假了,我也没时间带他们出去玩。”
按照一个床单或被罩折叠3次,一个工班时间处理2000条计算,她们每天最少要重复6000次。由于简单的动作长时间重复,许多职工手指头变形了,不少职工得了肩周炎。洗涤工张文娟干了12年,“一次,我肘关节疼痛难忍,到医院看病,医生问我,你是打网球打的吧?我说,我从来都不打网球。经医生解释才知道,我的病症医学上俗称网球肘,是网球运动员大量训练,长期重复一个动作形成的。”
洗涤车间党支委书记张文进告诉记者,目前洗涤车间共有180人,2/3以上都是女工。车间每天洗涤量6万件,约27吨,相当于人均每日要熨平、折叠好一整列火车的卧具,只有干过的人才能体会其中的辛苦。
而这些一线洗涤女工的月工资并不高,“和列车员相比,我们已经幸福多了,起码每天都能回家,看看老人和孩子。”沈福梅淡淡的言语中,透出简单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