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吴晓波老师,您好!欢迎您到美妆界来做客。更欢迎您能在中国美妆质量建设的关键时刻,给我们送来一场“品质元年”盛宴。这场盛宴就像您在中国政府刚启动供给侧改革时,给中国人带来的那篇“去日本买个马桶盖”雄文一样,恰逢其时。
虽然因为那个日本人的马桶盖,您被人骂了自己的老祖宗,但绿孔雀心里比谁都明白,宰相肚里能撑船,大事不糊涂的男人最可爱!不过爱归爱,绿孔雀还是要以自己专业的固执来质疑:您来如风去如电地出入美妆界,到底能为我们带来什么样的“马桶盖”?
是的,您一直也在魔术师般地打造自己的“马桶盖”:从新闻记者到房地产炒家,从财经作家到出版商,从新媒体大咖到新媒体投资人,再到杨梅酒商。而且您的每一个“马桶盖”,听说好像获得了商业成功:做新闻记者时,坐的是国家第一通讯社的台;作为早期房地产投资散客,借助房地产的暴涨,捞到了第一桶金;借助《大败局》的畅销,又让自己摇身一变为财经作家、出版商;新媒体平台据说也能估值20个亿;自家的杨梅酒,“33个小时卖出了5000瓶”。
更难能可贵的是,您的马桶盖虽多,且似乎没有哪个做到极致,最后却能回归初心:“我就是个写字的人,终生就是个记者,其他身份都是别人附加给我的。”而且诚如您之前在另外场合大体所言,即使是“新闻记者”这个马桶盖,您还是不无遗憾:不仅离自己偶像李普曼的还有相当距离,甚至没能像自己的一些新闻同行一样,把专业主义坚持到底。
当然,“橘生淮南则为橘,生淮北则为枳”,考虑到特色的文化环境因素,绿孔雀觉得任何人都不应对您求全责备。何况,如果把您做过的所有马桶盖,重新归核到“财经作家”(财经故事写作家?财经故事炒作专家?财经议程设置工程师?财经修辞首匠?)这样一个左右逢源的产品上,那么,至少从世俗大众的眼光来看,您无疑是国内这个领域中的顶级专业主义工作者。
只是对于“专业主义”,同是日本人的管理学者大前研一还有个观点,认为其本是古希腊“profess”(导师,教授)的词源意义,即“向上帝发誓,以此为职业”。这也成了大前研一在从事各种专职技术工作的人中,区别哪些是专职的,哪些是徒有虚名的基本依据,即医生要对人的生命负责,律师要对人类行为的善恶做出判断,新闻记者要对公众知情权负责,企业家要对消费者物质偏好负责。然而,大前研一遗憾地发现,“几乎所有针对导师的定义都把焦点对准知识和技能,而忽略了顾客的存在。”
日本如此,中国应该更甚。因此,绿孔雀的希望之一,是能够借吴老师来美妆谈工匠的东风,顺便把绿孔雀郁积心间多年的这种专业主义真精神,即任何美妆品牌“专业”的终极指向,都应该建基于消费者利益进而经销商利益之上,传到我们每一个美妆同仁的耳朵里,灵魂中,行动上。若然,绿孔雀幸甚,美妆同仁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