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省卫生计生委联合省发改委、省住建厅、省交通厅、省旅游委等10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母婴设施建设和规范管理的实施意见》。《意见》明确,到今年年底,公共场所应配备母婴设施,配置率不低于50%。(5月14日 楚天都市报)
当今社会,随着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在地铁、车站、商场等公共场所,经常会看到很多妈妈给孩子哺乳的情形,这原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却引起舆论的一片哗然,常常见诸报端。比如,江苏常州一位年轻妈妈在公交车上哺乳,被另一女乘客辱骂“不知羞耻,丢人丢到外面了”;重庆的陆女士因当着小叔子的面给孩子喂奶,被其父骂“有伤风化”。这些由公共哺乳所引发的非议,都指向了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社会生活中,有些公共服务远远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需要!
事实上,公共哺乳问题的出现是有一些原因的。其一,婴儿的生物钟非常准时且敏感,要求按时喂奶,这就对母亲提出了要求,很多时候不分时间、不分地点。其二,政府进行了一些基础设施设计和规划,但缺乏政策扶持和引导,加之设备陈旧,宣传不足,引导标识欠缺,使很多已建立起来的母婴室形同虚设、效果甚微。其三,社会大众对很多无奈的妈妈缺少理解与包容。
如何才能实现“哺乳空间”的落地生根?真正推进公共服务建设,缓解公共哺乳的尴尬,应当通过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首先,各级政府做好“顶层设计”,积极发布行动计划,因地制宜的推进公共服务建设,加速“哺乳空间”的落地生根,同时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关的政策制度,确保母婴室顺利建成。其次,社会公众应提高自身的公共意识,敞开胸怀给予正在哺乳的妈妈们支持和帮助,情感上的接纳才是最大的释怀。
长江网网评员:上官鹏
编辑:宗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