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会所"关门"会员退费难 "预付式消费"需警惕陷阱
2017-08-10 18:54:00
编辑:高文婷 来源:海南网络广播电视台
海南网台消息(直播海南):
海口的陈先生两年前,在海口华夏创美健身俱乐部办理了一张健身会员卡,还提前预付了私人教练的钱,可就在今年5月7号,俱乐部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就关闭了。上门讨要会费和私教费,却迟迟没有结果。
据陈先生介绍,两年前,他在这家海口华夏创美健身俱乐部办理了2800的会员卡,充值了1万多的私教费用。可是今年5月7号,这家健身会所在没有通知任何会员的情况下,突然贴出一纸公告,说是因为店面租赁纠纷要另选场地,关闭店面。得知该店面关闭的消息后,健身俱乐部的很多会员亲自找上门去讨要说法,轻而易举就要回了之前办理的会员费和预付的私教费用。而陈先生那段时间忙于工作,也抱着信任和理解的态度,想着预付的费用应该会返还的,可事实却与他想的不太一样。
陈先生说,和他一样,没有退还会员费用的,有40多人。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大家建了一个维权的微信群,并邀请海口华夏创美健身俱乐部的杨经理进群,协商退款事宜。这名经理也口头同意了会按要求如期退还。但是退款时间却一再拖延。
多次协商无果后,陈先生和另一名会员吴女士便求助记者。随后,记者也和陈先生吴女士一起,找到了海口华夏创美健身俱乐部的杨经理。
双方在协商过程中,杨经理反复强调,没有及时退款,只是因为资金不足,而他们公司老板也正在积极凑钱。最后,杨经理也写下了承诺书,承诺在这个月月底,一定会把所有会员的钱如数退还。
杨经理写了承诺书,希望这一次,健身会所方面能够说到做到。问题暂时是有了个着落,但相信大部分人都碰到过这样的情况,除了健身会所,还有美容、美发、等经营场所都会有类似会员充值的经营行为。那么,在碰到这样的情况时,大家都是怎么做的,我们又该如何保障自身的利益,不受损失呢?
随着信用消费的普及和电子消费的便捷化,预付式消费已然成为一种新的消费模式,主要集中在美容美发、健身、洗车、餐饮等领域。消费者预先交付一定的费用,从经营处获取会员卡,从而享受其中的折扣或优惠。而记者在走访过程中发现,很多办理了会员卡,体验预付式消费的市民,都是看中了这种预付式消费,优惠力度大,划算、并且不用随身携带现金。
不同行业,相同形式的会员卡,塞满了消费者钱包。但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了。
而在遇到经营场所突然关闭时,大多消费者也只能是上门讨要,并且,大多数人,因为没有时间和经历,所以也没有通过法律途径进行维权。那么,消费者在进行预付式消费前,应该注意哪些呢?首先在办卡前要充分了解经营者的经营资质、经营状况、信誉口碑,经营实力等客观情况,慎重作出是否选择预付消费方式的决定。第二,办卡金额不能过大,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限量购买预付卡。国务院文件及商务部《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单张记名卡限额不得超过5000元,单张不记名卡限额不得超过1000元。第三,有关约定要以书面形式确认,要通过签订书面合同或协议来对预付卡的使用范围、有效期限、违约责任等核心条款予以明确。第四,妥善保管发票、缴费收据、银行刷卡单据、合同或协议等相关凭证,便于相关部门进行查处。
(视频编辑:龙威 文字编辑:高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