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之畔,星光璀璨。2017中国·江苏太湖影视文化产业投资峰会31日举行。一座小镇,以电影的名义签约;一批企业,因电影的名义结缘;一批项目,因电影的名义落户。一场红毯盛宴,更让城市因电影充满浪漫与唯美的气息。
星光灿烂,只是序幕。两场主论坛、三场主题论坛,才是焦点。十亿票房如何冲?投资电影如何赚?大导、大咖云集,坐而论道,畅谈电影的“幕后故事”,启迪智慧,共谋发展,旨在共同打造国内一流、并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影视文化投资论坛和资本项目对接平台,更加有效地助力影视产业发展。
■双十亿导演徐峥:
国产电影需要《战狼2》式爆款
说到这个市场,大家的注意力都在《战狼2》。作为从业人员来讲,我看到更奇葩的片子,看到那些没有赚钱的电影,就在前一阶段,好几个保底的片子都赔了,结果出来一个《战狼2》,强心剂就出来了。
2012年《泰囧》出现,大家还很惊讶,可是短短五年时间已经发展到55亿的票房,这是谁也没有想到的,可见市场充满了可能性,有很大的潜力。
从我从业的角度来讲,切身体会到两点:第一,资本开始趋于理性了,现在资本找上门来不像之前那么冲动了。第二,从观众的角度来讲,我觉得除了《战狼2》以外,大家也要注意到《二十二》这么小成本的电影甚至是纪录片,也突破了之前大家的预期,其实从这两点能够看到观众的成熟度,多元化的一种成熟度。
对于任何一个内容的创作者来讲,其实他都要兼顾到自己的表达和市场的状况。创作者还是要把作品作为自己一个目标,它不同于一个简单的流水线出来的产品,是一个文化产品;它也不仅仅是一个商业项目,它还是一个文化艺术作品,它具有商业价值,具有商业属性。从导演角度来讲,要有自己的表达。内容还有一个层面,体现在行业规则和行业标准。我相信每一个制片人,每个投资人也不傻,当他看到一轮一轮的失败经验教训以后,他们就会知道,我们得回归到正确的路上来。
■双十亿导演郑保瑞:
“匠人匠心”时代已经到来
全世界都把目光聚焦在迅速成长的中国电影市场。在资本更“亲密”地拥抱中国电影的同时,大家也将更加关注到电影的本质:“内容为王”,真正的“匠人匠心”时代已经到来。
在选择电影创作内容时,最重要的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材,同时这个题材也在投资人眼中存在“商机”。从观众的角度考虑,大家都希望看到自己从未看过的电影,作为导演,我不会跟着观众现在的喜好去拍电影,而是会选择与以往不同的类型,尝试着向新领域探索。
以电影《西游记》系列的创作为例,我们坚持保持《西游记》的新鲜感,不把相关元素完全固化。在《西游记》电影中,每一个故事都对应了一个独立的章节,同时又保留了一个贯穿全系列的情感要素。在用两三句话讲完好故事之后,我会思考:再往前走一两步,这个故事会变成怎么样?在现有作品接近观众预期的同时,在创作新电影时选择突破,这样才能给中国观众带来惊喜。今年年初刚在无锡拍完第三部电影,目前已经在后期制作阶段,计划在春节档上映。
■《人民的名义》导演李路:
年轻演员需历练也需宽容
其实中国好的演员非常多,《人民的名义》 证明了这一点:那么多老演员,给他一个适当的角色去发挥,给他塑造角色的空间,大家都特别喜爱。这些人从表演角度来讲已经有多年积累,有很多的功力。“我觉得现在的年轻演员需要历练,也需要宽容。就是让他们以严格的水准要求自己,因为他们还年轻,同时对他们的演艺生涯也不能一味地捧杀,也要给适当的机会。”
■IDG资本全球董事长熊晓鸽:艺术家应把“中国故事”讲好
被誉为“中国风投教父”的熊晓鸽与IDG资本在文化投资上建树颇多。今年投的《战狼2》,又赚得盆满钵满。对于这样的投资经历,他始终坚信:电影说到底还是讲故事的行业,要把中国的故事说好,说到全世界去,中国的影视产业才能健康发展,这对投资者来说,更是应该瞄准的方向。
面对媒体,熊晓鸽履行投资人的本分,不遗余力介绍起9月22日即将上映的由他投资的纪录片《天梯》。将纪录片放到商业市场去搏击,熊晓鸽自认为关注的不是票房,而是要讲好中国故事,让全世界的人们从文化视角更好地理解中国。
事实上,作为一名投资大佬,熊晓鸽此次来无锡参加峰会,他的团队正打算在文化旅游、影视产业等方面有所动作。“中国的故事很多,尤其像无锡这样一个有文化的地方,很多好的故事应该通过艺术家们把它讲出去。”
■中影股份总裁江平:中国电影最缺好制片人
中国电影最不缺的是钱,资本的涌入,不是进入,是涌入。大部分不是来投资的,是来投机的,当然有一部分是来投奔的,投靠的。如果说一个很好的导演被一个有钱的、但是确确实实不懂行的制片人所把控,那么就会导出一部垃圾片。但如果一个好的导演碰到一个好的制片人,那真是能出好片子。中国电影最缺的是好制片人,不是银子。
如果有一个好的制片人,他能够统筹,找来好的题材,用好的编剧去写,配置一个好的班子,找一个好的导演,找到好的发行渠道。特别是不要把眼睛只看到眼前账户上翻滚的数字。
怎么做?要有好的制片人,要有明白的制片人,要有懂行的制片人,然后去说好中国故事,起码说好普通的故事。
■上影集团董事长任仲伦:中国电影还会持续增长10年
中国电影还会持续增长10年。为什么?美国市场这几年基本上在100亿美元上下,国内市场要超过它是有可能的,今年我们预计应该在600亿元左右。如果从总量来看,中国电影还要努力。中国电影尽管增速放缓,为什么对它充满信心呢?因为我们中国电影的衡量指标体系只是票房,而票房在美国电影产业的收入当中只占30%-40%,或者说30%-35%,还有70%和60%在哪里呢?就是衍生产品,版权的销售,这块对中国来讲,仅仅是刚刚起步。
我刚刚很高兴听到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从3个亿到30个亿,有可能突破50个亿,我觉得这就是电影新的魅力,新的增长点。所以我们不能把票房增速放缓或者快速增长作为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唯一标志。
■中视传媒总裁王钧:影视全产业链开发是一个圈层结构
中视传媒最核心的资产就在无锡。中央电视台在无锡的三国城和水浒城,这两个景区本来就是影视的后产品代表,一直到现在都在产生不错的经济效益。我认为随着技术和市场的变化,影视的延伸产品形态会不断发生变化,当时我们可能想到的这是影视基地,做旅游,那么现在其实有很多形态,包括网游、手机游戏、电商等等,我理解影视的全产业链开发是一个圈层结构,最核心的就是优质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