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红十月,关爱女性乳房健康
恩施新闻网 2013年10月21日09:29
本报记者 丁琼
10月是“乳腺癌防治月”,每到10月,“粉红丝带”都要呼吁全球女性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关注乳腺健康,远离疾病困扰。据资料显示,全球每年新增乳腺癌患者达120万,每年死亡人数达50万。我国育龄女性各种乳腺疾病患者高达52.4%,乳腺癌目前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妇女的第一大杀手,其死亡率以每年3%的幅度快速增长,远远超过肺癌而成为我国近10年来死亡率增速最快的癌症。这一系列数据让人触目惊心,更提醒着广大女性要关注自己的乳房健康。
乳房是女性美的象征,健康的乳房也是女性哺育后代的基础,因此乳房的呵护与保健应该成为女性的必修课。州中心医院乳腺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彭世军告诫广大女性,规避乳腺疾病的各种高危因素,做好乳腺疾病的防治,才能保护好乳房。
常见的乳腺疾病
近年来,乳腺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女性身心健康,而且发病群体也越来越趋于年轻化,乳腺肿瘤已经成为严重威胁到女性健康的“头号杀手”。彭世军介绍,常见的乳腺疾病包括乳腺增生、乳腺纤维腺瘤、急性乳腺炎、乳腺癌等,其中乳腺癌对乳房的危害最大,轻则切除乳腺或乳房,重则影响生命。
乳腺增生:乳腺增生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近些年来该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年龄也越来越低龄化。乳腺增生是指乳腺上皮和纤维组织增生,乳腺组织导管和乳腺小叶在结构上的退行性病变及进行性结缔组织的生长,主要以乳房周期性疼痛为特征,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内分泌激素失调。
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纤维腺瘤是女性常见的乳房肿瘤,高发年龄是20—25岁。好发于乳房外上象限,约75%为单发,少数属多发。除肿块外,患者常无明显自觉症状。肿块增大缓慢,质地似硬橡皮球的弹性感,表面光滑,易于推动。乳房纤维腺瘤虽属良性,癌变可能性很小,但有肉瘤变的可能,故手术切除是治疗乳房纤维腺瘤唯一有效的方法。由于妊娠可使纤维腺瘤增大,所以在妊娠前和妊娠后发现的纤维腺瘤一般都应手术切除。急性乳腺炎:急性乳腺炎是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病人多是产后哺乳的妇女,尤以初产妇多见,多发生在产后3、4周。其发病原因有两个方面——乳汁淤积、细菌入侵。乳头破损使细菌沿淋巴管入侵是感染的主要途径,细菌也可直接侵入乳管,上行至腺小叶而致感染。多数发生于没有哺乳经验的初产妇。
乳腺癌:乳腺癌多发生于40—60岁的中老年女性。乳腺癌同样也以乳房肿块为表现,数目常为单个,一般早期无疼痛感,肿块多呈圆形或卵圆形,边界不清,一般都为硬结,活动度较差。当发现自己的乳房有不规则肿块后,应立即就医检查。
健康的生活方式很重要
彭世军提醒,乳腺疾病的发病病因是内分泌紊乱引起的激素改变,与人的生活方式、环境影响、饮食、遗传等有关。而年龄在35—60岁女性;初潮年龄小于12岁,绝经年龄大于52岁女性;单身、晚婚、晚育、少生、生后未哺乳女性;家族中母系直系亲属如母亲、姐妹有乳腺癌病史者等,是乳腺癌的高危人群。
乳腺癌的发病原因除了性别、年龄、遗传等客观因素外,还跟生殖、哺乳、饮食等与女性生活息息相关的多种因素相关。如喜食辛辣、偏油的食物,吃快餐食品、高热量食品过多等,会导致人体内脂肪含量升高,脂肪使雌激素分泌增多,雌激素能刺激乳腺细胞的增长,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还有其他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诸如抽烟、酗酒、作息不规律等,会导致体内激素分泌紊乱,进而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很多女性因各种原因不愿生育或推迟到30岁以后生育,也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
因此,要想远离乳腺癌,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熬夜、保证睡眠;不抽烟、酗酒;多吃清淡、含纤维高的食物,少吃内脏、肥肉;少喝饮料、牛奶、蜂蜜,多喝豆浆;多加强运动,锻炼身体。
提早预防是关键
彭世军表示,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是预防乳腺病的国际公认准则。乳腺癌的定期检查比预防治疗更加重要,乳腺癌在早期,由于患者感觉不明显,很难被发现。等发展到了晚期,与肿块相连的皮肤有了凹陷,呈橘皮状,症状明显才被患者察觉,但可能为时已晚。
乳腺癌虽高发,但若在早期发现完全可以控制,甚至可能治愈。彭世军提醒广大女性,为了尽早发现乳腺癌,定期检查很重要,早期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可达90%。
定期进行体检,家族中有乳腺癌患者的高危人群,以及40岁以上的女性,应该每半年进行一次检查;35岁以内的女性,可以每两年进行一次检查;35岁—40岁的女性,一般一年进行一次检查。
(网络编辑:向磊)
来源:恩施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