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来稿请发nfzmreaders@163.com
网络编辑: 周凡妮 责任编辑: 温翠玲
相关新闻 【名字的故事】我有个独一无二的名字 【名字的故事】自己的名字屡被叫错,尴... 【名字的故事】女儿是充满希望的“霞”... 寻找消失的档案材料 【名字的故事】他依然怀念最初的“周剑... 【名字的故事】偏门大名没改成,网名换... 每个人,都有想要异于常人的愿望,一个个网名也是我们的出口。 【名字的故事】好尴尬:他有个女性化...
家父是1949年从山东南下到浙北的工农干部,虽在本县当过多年文教局长,但初始文化程度只有高小,给子女取名当无雅人深致。家中五兄妹(我是老小),名中皆有“一”字。其实,按山东祖籍地的家谱排起来,我这一代当属“德”字辈。家父受革命教育,抛弃传统宗法社会的家谱辈分意识,给子女取名自创“一”系列。
根据人名测其性格、命运之类,我颇不以为然。不过,早已年过“知天命”的我,回头看自己的大半生,职场经历居然和本名多有契合。
曾给亲朋的子女取名字,中间通常嵌一虚字,私忖名字中带有虚字者往往不俗。而“一、直”二字,第一感虽分别为数字和形容词,但也可作虚词解。不过,我一直是个俗人。好在龙应台说过“人有俗气的权利”。而作家的名字,还有比“张爱玲”更俗的吗?
评论0条
(作者为浙江安吉县委党校教师) 南方周末App“Hi,南周”设有“名字的故事”专栏,欢迎读者朋友们分享您的名字来历和对名字的见解。
我姓范,名一直。这名字虽说不上另类,但多少有点别致。从前给报刊投稿,曾署名“一直”,有读者认定是笔名,而实为本名。有人问,你父母取这名有何寓意,我答不上来。 职场上的“一直”坚守,有利于个人蓄养定力、积淀底气、沉稳心态、履践志业。虽谈不上“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但差强可谓“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当然,也可用“树挪死、人挪活”的老古话,自嘲是“死蟹一只”。杨万里诗曰:“江流一直还一曲,淮山一起还一伏。”职场上虽一直“可持续发展”,心路却千回百折,不说也罢。
评论发送中,请稍候
1982年大学毕业我回县工作,在县委宣传部干了两年后,1984年调到县委党校,从此再没挪动,迄今已整整33年,估计一直会干到退休。这期间也有换岗机会,但自己放弃了。虽不敢像那些“术有专攻”、业绩显著的大人物那样(如不久前逝世的南仁东,最后22年全身心建造“中国天眼”),说“一生只做一件事”,但在职场上“一以贯之”,尚可承当。
每一个名字包含一段个体故事,每一个生命汇成一条时代之河。
说到名字的故事,我发育后一直很瘦,因体形曾像晾竿,故“一直”成了形象刻画。如今,自己早已横向扩张,腰围日隆。某友调侃:“老范还是改名‘一横’算了。”
再说一下犬子取名“从略”。围棋中有“中盘胜”(官子从略),拳击中有“不计点胜”。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而人活在世上,麻烦事那么多,成败胜负可以不论,很多事能从略就从略。无论职场内外,此生一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还有比这更幸福的事吗?
我大姐名为“一宪”,1954年出生,以纪念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另两个姐姐名为“一平、一安”,哥哥为“一成”,也许多少和本县之名“安吉”(出自《诗经》“安且吉兮”)有关。而“一直”之名,据家父说,是他当时翻检《新华字典》时偶得,并无特别含义,只是感觉不大会重名。白居易有诗:“百人无一直,百直无一遇。”不过,在本县干部队伍中,有一年纪比我小的王同志,名为“直一”。
同步评论并分享本文到:
(新华社/图)
将本名拆解,上述说的是“一”,而“直”字有关个人志之所向。个人定位于“小县城议论文写作业余爱好者”,写杂文注重打量人性之幽暗和世风之黑厚。而“直”在《说文》中释为:“从十,从目,从L(乚,曲)。”段玉裁解说此字为“三字会意”,“谓以十目视乚,乚者无所逃,正见也。”而这个“乚”,也就是人人心中都有的隐曲之私念、私心、私欲。“十目”视之,原形毕露。当然,我的杂文远不到“十目视乚”之境界,只不过用一双近视加老花的“斗鸡眼”,直视人心之“乚”,还时不时醉眼朦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