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题材问题来看,闫素飞以美国电视剧为例表示,其优点是拍摄角度独特,想象力丰富,剧中人物个性鲜明,逻辑思维严密,情节跌宕起伏,利用故事来诉说主题,没有说教场景,专业技术性强。而国产电视剧缺乏吸引人的剧情,缺乏想象力,也缺乏特色。很多电视剧商业味太浓,靠流量明星支撑,影响影视剧质量;在价值取向问题上,国外高销剧的价值取向明确,主题鲜明,人物有血有肉。国产剧很多剧情拖拉,迎合大众,没有特色;另外在创意方面,国外高销剧创意新颖,富有创造力和教育意义。国产剧有明显创新的较少,人生观、价值观主旨不明。
苦练内功方为王道
近几年来,我国影视产业取得了长足快速的发展,但基于起步晚,快速发展时间短,更未像好莱坞一样建立完善的影视作品生产工业体系,因此,影视剧作品从内核选择到表达形式再到技术等,与欧美日韩等国家相比都还有一定的差距。影视公司在影视作品内核选择上不具有普适性,很难激发国外观众的共鸣。有些影视作品在策划初期就做好了海外发行的准备,但未能做好海外发行区观众喜好的调查,结果到了国外就遇冷,售价低廉。
郑小强表示,文化背景和观念的不同,必然会导致外销影视作品遭受“文化折扣”的冲击,但可以尽可能地降低冲击力:一方面,在筹备影视剧作品摄制前,要选择外国发行区较为受欢迎的题材,表达人类普适性较强的情感,以便于受到外国观众的理解,引发情感共鸣;另一方面,要选择优秀的主创,制作内容精良的影视剧作品,制作精良的影视作品是所有观众的需求,不分国界。
“做好外销影视剧在当地的本土化,容易受到当地观众的喜爱,有利于提高外销价格”。郑小强表示,外销影视剧的本土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要做好内容在当地的本土化修订,在此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对当地观众的喜好有所掌握,并针对性地做好本土化修订;其二是宣传的本土化工作,比如有些美国大片在中国宣传发行时会邀请一些备受观众热捧的演员参与宣传,这样利用“粉丝效应”会很快地扩大宣传,提高知名度。
同时,还需做好外销影视作品的发行工作,扩宽发行渠道,有利于提高国产影视剧的外销价格。随着我国影视产业的不断发展成熟,他认为,不久的将来必然会产生一批实力雄厚的发行公司,他们能够在全球布局,这样就有利于国产影视剧扩大发行范围,有利于更多的观众了解中国文化。影视公司可以加强与外国发行机构的合作,充分利用其发行渠道和发行资源,让更多优秀的国产影视作品被更多的观众所接受和欣赏。
(编辑:夏木)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