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城三座店扭秧歌半夜化妆 天不亮就拜关公
在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三座店乡,每逢正月十二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期间,当地的群众自发组织起来,用秧歌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隆重庆贺,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由于宁城的乡村百姓大量是山东、河北的移民后代,老家河北的居多,所以他们主要表演的秧歌是来自河北民间的抬阁和背阁。(图文:滕利明 刘忠一)
秧歌表演的第一道工序就是化妆,宁城三座店的秧歌表演主要是为了祭祀村里的关帝庙,秧歌表演者为了清晨给关老爷上第一炷香,他们需要半夜就起来化妆准备。图中三个人是一个完整的化妆过程,打底色、扑粉、勾眉画线。
三座店的化妆主场地就是这个非常有特色的村委会会议室。
化妆师一般都是村里的老太太,她们已经画了许多年,从青丝画到了白发。
化妆真是一个精细活。
对秧歌里的丑角下手比较“狠”,村民们一边开着玩笑,一边化妆。
一些中年人也在学习化妆。
孙悟空的定妆。
秧歌的管理者称作“会首”,由于三座店的秧歌队伍太庞大(多达几百人),所以会首也有了助理,他们安排各项事宜。
师哥和师弟可能弄反了。
时光在穿越中慢慢变老。
人与影的对话。
年轻的女人们。
开始路演巡街。
祭拜关老爷用的猪。
化妆的场面很热闹。
天没亮就点燃了第一炷香。
祭祀场面隆重而庄严。
背阁表演由两部分组成,支撑者多为青壮年,身负一副好架子,绑在身上。根据节目内容,选择以鲜花、瓜果、禽鱼、器皿、兵器等装饰铁架,以假乱真,给人以错觉。架上表演者均选4—7岁的女童,固定在铁支架上,装扮成戏剧、传说、故事中的人物。这种舞蹈形式易上下配合、灵活方便、边走边舞、可行可停。
宁城三座店,秧歌 、抬歌、背歌是一种地域特色十分鲜明的民间艺术,当地政府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深入挖掘和保护抬歌、背歌等民间艺术,高度重视抬歌、背歌艺术的传承和保护,把保护抬歌、背歌作为传承民族文化、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以使这一民间艺术与时俱进、传承广大。在2012年7月,被自治区列入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新闻的观点和立场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